平顶山市将灌溉渠道和农村排水沟渠有机连通 巧解引水入田、引水入村“最后一公里”难题
时间:2025-07-16 09:19:48 来源:
河南经济报记者 吉娜

平顶山在现代水网建设过程中,通过灌溉渠道和农村排水沟渠的有机连通,巧妙解决了引水入田、引水入村‘最后一公里’问题。请问,能否具体说明是如何解决的?7月15日,平顶山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记者提问说。
“平顶山市在现代水网建设过程中,通过灌溉渠道和农村排水沟渠的有机连通,巧妙解决了末级水网建设‘最后一公里’问题,达到了入田、入村的效果,这是我市水网建设的一大创举。”叶县人民政府副县长何鹏飞回答说。
据何鹏飞介绍,叶县境内有昭平台、白龟山、孤石滩三大水库灌区,境内设计灌溉面积75万亩、有效灌溉面积56万亩,设计灌溉面积覆盖了59%的耕地,为叶县农业生产提供了重要的水源保障。
在水网末级灌排体系建设中,叶县将灌区、河道、坑塘、田间排涝水系有机结合,着力打造引水入村、入田循环水系,实现旱能浇、涝能排,为粮食稳产、增产奠定了坚实基础。
坚持规划引领,构建全域水网蓝图
叶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现代水网建设工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并编制了《叶县现代水网建设规划》,搭建全县水系连通整体框架,明确主要河流、干渠的布局及功能定位,全力打造“四纵五横三网共济,两核多点九线连通”生态水网格局。
坚持实际出发,打造三大水网灌区
叶县以灌区干支渠为输水通道,因地制宜打造白龟山、昭平台、孤石滩等三大水网灌区。明确“一县一张图、一乡一张图、一村一张图”要求,以乡镇为单元,片区作战、整体推进。
其中,白龟山灌区涉及任店镇、龚店镇、盐都街道等6个乡镇(街道),通过整修田间排涝沟道、整治坑塘,打通灌渠末级渠系,实现了引水入田、入村、入塘。
昭平台灌区覆盖夏李乡、叶邑镇等4 个乡镇,通过对潭罗河、马子河、起墓河等乡级河道的整治和连通,充分利用灌区水源对乡级河道进行生态补水,实现了引水入村、引水入田。
孤石滩灌区与龙泉镇高标准农田建设有机衔接,灌溉面积1万余亩,实现了灌溉水源的地表化,有效提高了灌溉效率。
以“畅”为目标,打通关键节点
叶县根据实际地形、水系现状,以水网有效衔接为导向,绘制水系路径图,明确渠系的走向、长宽、关键节点等技术参数。重点打通白龟山灌区二、七、八支渠,昭平台灌区十二支渠,孤石滩灌区六、七、八支渠等关键点。
县级分包领导奔赴乡镇现场协调解决堵点、难点;水利、农业、林业等部门相互配合,安排技术人员,实地勘测田间沟渠引水、蓄水等重点区域,保障沟渠引水畅通,科学合理。
加强宣传引导,凝聚干群合力
自现代水网建设工作开展以来,叶县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大力开展宣传工作,积极引导群众参与到水网建设中来,形成了省市有安排、县里有落实、乡级有行动、群众有参与的工作思路,破解了乡村建设“干部干、群众看”现象,水网建设成为拉动干群关系的有力抓手。
通过这一系列举措,叶县破解了“最后一公里”难题,越来越多的农田实现了“旱能浇、涝能排”。
“我们将继续聚焦‘留住天上水、蓄住过境水,用好地表水、涵养地下水’,持续扩大水网覆盖范围,让更多的群众感受到水网建设的成效,进一步提升广大群众的获得感。”何鹏飞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