郏县:抓实夏管关键期 筑牢秋粮丰产根基
时间:2025-07-21 11:06:58 来源:
河南经济报记者 吉娜 通讯员 杜冠甲
当前正值秋粮生产夏管关键期,郏县紧紧围绕秋粮稳产高产目标,统筹推进技术赋能、专家下沉、模式创新,打出高标准夏管“组合拳”,为全年粮食丰产筑牢根基。
7月18日清晨,郏县薛店镇狮子口村的田间地头已是一片繁忙景象。一架植保无人机飞过绿浪翻滚的玉米田上空,细密的雾状药剂均匀覆盖在作物叶片上;田埂边,河南省科技特派员黄俊伟正蹲在田垄间,为种植户提供“秋粮田管诊断”。

“当前开展的‘一喷多促’作业,既能防控病虫害,又能促进作物生长。”郏县润田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利峰指着手机上的智能操控界面介绍,“无人机作业参数全由系统设定,每亩施药量、用水量精准到毫升,作业效率比人工提高30倍。”据了解,该合作社今年共种植了1100亩秋粮农作物,其中200亩采用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
“玉米长至八叶一心期,正是控旺的关键阶段,配合滴灌分次施肥技术,养分吸收率可提高40%。”黄俊伟拨开玉米叶片详解技术集成效果,“复合种植使玉米边行效应与大豆低位种植形成高矮错落,扩大光照和通风范围,提升光能、水分利用率,实现‘一地双收’,这些技术的综合应用为高产打下坚实基础。”测算显示,该示范田玉米预计亩产1200斤、大豆150斤,较单种玉米每亩增收400元,200亩可额外收益8万元。
为高质量推进夏管工作,郏县农业农村局组建了3个技术服务专班,组织60余名农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全方位指导农户做好化控、追肥、病虫害防治等田间管理工作。同时,通过编制《秋粮田管技术手册》、建立微信技术交流群等方式,构建起“线上+线下”的技术服务网络。
科学灌溉与精准施肥是夏管核心。郏县大力推广水肥一体化等先进技术,实现精准灌溉施肥,显著提高水肥利用效率。“以往追肥多采用人工撒施,现在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借助施肥设备,在地头即可完成操作,省时省工,效果显著。浇水时将化肥稀释后同步施用,真正实现‘灌溉即施肥’。”王利峰说。
据王利峰介绍,采用滴灌、微喷等节水灌溉技术后,每亩地一季可节水80立方米,较传统灌溉节约生产成本100元以上,玉米亩产预计提升15%左右。
在白庙乡谒王庄种植大户王新营的花生田,机手操作无人机开展叶面喷施作业,肥液均匀附着在花生嫩叶上,为后期生长储备养分。“我今年种了30亩花生,这次打药采用叶面肥与杀虫剂、杀菌剂混合喷施,既能补充营养,又能防治叶斑病、蚜虫等病虫害,减少田间作业次数,提高管理效率,可谓‘一喷多效’。”王新营介绍道。
政策保障体系同步发力。郏县整合项目资金购置农药,为种粮大户免费提供农药,推广“统防统治+一喷多促”病虫害防治模式;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对农资市场实施严格监管,抽样检查化肥、农药、种子等关键农资,筑牢粮食生产“农资防线”。
作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郏县高标准农田面积达52.8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81.5%;2025年已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1万亩,通过土地利用率提升实现效益最大化。近年来,该县在化肥减量增效、土壤改良、良种引进等领域持续投入,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
“夏季管理决定秋粮收成,既要应对病虫害高发风险,也要把握作物生长关键期。”郏县农业农村局局长王铁军表示,将持续强化技术服务下沉,指导农户科学落实肥水管理与防灾减灾措施。截至目前,全县秋作物“一喷多促”完成率达80%,玉米控旺、大豆化控等关键技术到位率超90%。
“下一步,将聚焦农业科技创新与基础设施完善,构建全链条技术保障体系。”郏县副县长李政杰表示,通过强化技术培训、推广先进模式,持续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让丰产根基更牢固,为国家粮食安全贡献郏县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