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市平桥区:以“非遗”匠心 煮岁月茶香
时间:2025-07-23 10:02:11 来源:
河南经济报记者 毛云生 通讯员 穆峰洋
在信阳市平桥区郝堂村的青山绿水间,氤氲的茶香萦绕。信阳毛尖手工炒制技艺市级非遗传承人曹永安,以三十年如一日的坚守,将一片叶子酿成醇厚的文化诗篇,用双手守护着传统制茶工艺的温度,用非遗技艺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
走进郝堂村“八匠四坊”的茶坊,木质的“郝堂茶苑”招牌古朴苍劲。茶坊内,竹匾里晾晒的鲜叶泛着翡翠般的光泽,背景墙上陈列的荣誉证书与泛黄的老照片,无声诉说着曹氏家族三代人与茶的不解之缘。郝堂茶人曹永安身着粗布麻衣,专注地守在炒锅前,双手翻飞,浓郁的茶香裹挟着热浪扑面而来。
回忆起与茶结缘的过往,曹永安眼中满是温情:“小时候跟着父母采茶,手指被竹篓磨得生疼,却总爱趴在炒茶锅边看父亲制茶。16岁那年,我跟着师傅学艺,手掌被茶把子磨得泡破了又结痂,心里却认定了这条路。手工炒茶讲究火候与手法的默契,230°的高温下,茶叶的鲜香才能彻底激发。”
曹永安的制茶工艺严守“一芽一叶”的传统标准,从清明前采摘到生锅杀青、熟锅揉捻、炭火烘焙,每道工序都遵循古法。他尤其注重“火工”,通过观察茶叶色泽、形态的细微变化,精准调控温度,让每一片茶叶都能释放出独特的韵味。
机器能复制形状,却复制不了手工茶的温度。在工业化浪潮的冲击下,许多传统工艺逐渐被机器取代,但曹永安依然坚持手工制茶。他认为,手工茶能赋予每片叶子独特的灵魂。在他的茶坊,游客可以全程观摩制茶过程,甚至亲自体验揉捻茶叶的乐趣。
如今,曹永安的茶坊已成为郝堂村的文化地标。每逢采茶季,慕名而来的游客络绎不绝。游人们在观摩制茶、品茶论道中感受“一片叶子富一方百姓”的乡村振兴实践。
“茶是根,文化是魂,守住了这份匠心,郝堂的明天就有了最醇厚的底色。我最大的心愿,就是让这份茶香永远在山水间流淌。”曹永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