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导航
热点:
当前位置:首页 > 地市 > 信阳 > 正文
息县“多元模式”巧治无物业小区
时间:2025-07-29 09:35:22    来源:    

  河南经济报记者 毛云生 通讯员 周传杰

  曾经矛盾频发、环境堪忧的“问题小区”,如何蝶变为井然有序、和谐宜居的幸福家园?息县探索的多元治理模式提供了生动答案。

  “自治经”:小成本换来大满意

  走进息县龙湖街道望淮桥社区龙湖华庭小区,整洁的环境、良好的秩序让人很难想象它曾经的窘境。2024年,原物业公司撤场,小区陷入“失管”状态,环境退化、矛盾激增,400户居民苦不堪言。“矛盾扎堆,信访不断。”社区党支部书记刘宝回忆。转机源于一场业主大会。在社区组织下,居民们选举产生了7名热心业主组成业委会。业委会精打细算,自聘2名保洁、3名保安和1名兼职水电工,开启了“业主自治”之路。“秘诀就是‘自己管钱自己花’。”业委会成员陈强道出关键。物业费从每平方米一块多降至八毛,服务却更贴心。每一分钱的流向都清晰透明,自觉接受社区和居民监督。“环境好了,服务优了,大伙儿对自治这条路更有信心!”陈强说。

  “托底招”:国企担当解民忧

  在淮河街道和平小区,新铺的柏油路、葱郁的绿化、有序的车辆停放,处处彰显规范管理。这个曾因年代久远、缺乏物业而被贴上“脏乱差”标签的老旧小区,如今焕发新生。“改造后条件成熟了,今年2月,国有物业公司入驻,卫生、保洁、清运、绿化都管起来了,住得安心又舒心!”居民李先生赞不绝口。面对老旧步梯楼管理难题,淮河街道办事处创新思路,成立国有独资物业公司“息县卓新物业管理有限公司”,以每年每户800元包干的模式进行物业服务管理,有效破解了“无人管、管不好”的困局,运行顺畅,居民认可。

  “组合拳”:双轨并行聚合力

  谯楼街道西城名郡是典型的“三无小区”(无物业、无主管部门、无人防物防)。这里采用了“居民自治+社区托底”的融合模式:居民推选楼道长负责日常保洁和公共议事;社区组建服务队,提供环境整治、治安防控、设施修缮等兜底保障。双轨并行,形成共治合力,小区面貌显著改善。

  “党建+能人”:一人巧手焕新颜

  长安小区的“蝶变”更具故事性。2022年3月原物业公司撤出后,由于管理机制不健全、物业服务不到位、收费未达到居民预期等原因,新物业公司始终无法进驻。这个297户的“三无小区”一度陷入“无人管”困境,淮河街道办事处通过选派党建指导员,坚持以“红色领治”为基,以“小区自治”为要,引导居民民主推选能人——11号楼业主张海明挑起重担。 这位早年练就一身本领的“能人”,将才华倾注于小区治理。他兴奋地向记者展示自制的电动自卸垃圾车:“效率翻倍!”不仅如此,他还动手改造门禁、监控系统,大幅节省开支。一人身兼保洁、保安、维修数职,将步梯楼物业费压降至每平方米0.4元。在“党建+能人”模式驱动下,长安小区“老树发新芽”:环境整洁有序,设施日益完善,新建充电桩投用,绿植四季常青,昔日“忧居”变“优居”。

  多元共治:从“无人管”到“众人治”

  自和谐社区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县委社会工作部、住建局及5个街道对现有46个无物业小区服务进行探索,像龙湖华庭、和平小区、西城名郡、长安小区一样,因地制宜采用“业主自治”“社区托底”“国企托管”“居民自治+社区托底”“党建+能人”等“多元模式”精准施治,均取得突出成效。这些实践,生动诠释了息县坚持党建引领、多方联动,推动基层治理从“无人管”“不愿管”到“人人管”“众人治”的深刻转变,有效提升了居民的幸福感,为破解城市治理难题提供了“息县方案”。

编辑:薛艳真
中原经济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 本网原创稿件版权均属于河南经济报社,未经河南经济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 2. 非本网原创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Copyright © 1987-2025 河南经济报社 河南经济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原第一权威经济门户
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报社办公室电话:0371-53306911
报纸广告热线:0371-53306913 53306918 报纸发行热线:0371-53306915
《河南经济报》国内统一刊号:CN41-0066   邮发代号:35-92
豫ICP备2023003560号
  技术支持: 河南经济报社网络部  法律顾问:北京市盈科(郑州)律师事务所 何拥军 谷亚娟 白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