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南召监管支局:政银协同赋能县域钙粉产业发展
时间:2025-07-29 15:46:55 来源:
河南经济报记者 郑浩 通讯员 郑占峰 祖明丽 陈冰洁
“过去上门求银行放贷,现在银行主动上门送贷款方案,原本一直沉睡的发明专利竟也能为企业带来资金。”南召县某钙粉企业负责人感慨地说。在传统产业转型攻坚期,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南召监管支局主动作为,充分发挥政策引导作用,鼓励县域各家金融机构结合企业实际需求,创新金融服务方案,以“政策引导+金融创新+精准服务”的组合拳,成功破解县域钙粉产业融资困局,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探索出一条可复制的转型路径。
强化政策引导,推动金融创新
南召县作为中国中部最大的碳酸钙矿产基地,被誉为“中原钙都”和“中国钙都”,碳酸钙产业年产值高达80亿元,占全县工业产值的“半壁江山”。在深入开展“千企万户大走访”活动中,为做好重点企业包保服务工作,南召监管支局督促辖内各家金融机构聚焦碳酸钙上中下游重点企业,积极开展定制化金融服务方案。如,县域中国银行南召支行,针对企业融资模式与经营周期错配的问题,在南召金融监管支局的指导下,积极将授信期限由传统的1年期调整为3年期,使企业还款节奏与企业销售回款周期同步,有效缓解了企业短期偿债压力,优化了财务成本,增强了企业经营稳定性。
构建协同机制,提升服务质效
为确保金融服务方案有效落地,南召监管支局与县市场监督管理局、中国银行南召支行联合成立“钙粉产业服务专班”,结合企业轻资产、重技术的特点,推动银行联动市场监督管理局引入专利质押融资模式。一方面,通过到企业开展专利质押融资宣传,唤醒企业“沉睡”的专利资源,将企业的专利等无形资产转化为融资资源,以“知识产权 + 信用”组合担保方式为企业追加授信额度,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激发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的积极性,形成“技术—资本—产业”的良性循环。另一方面,建立行业预警机制,通过动态监测碳酸钙价格指数,指导企业灵活调整库存与生产计划,提升企业应对市场波动的能力,有效提高金融服务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聚焦发展实效,助力产业升级
在南召监管支局的积极推动下,政银企协作打出的“组合拳”取得显著成效。如,县域某钙粉企业在获得3年期贷款后,迅速启动年产10万吨纳米钙生产线建设,并利用专利质押资金引进德国气流粉碎设备,产品附加值提升20%。2024年该企业成功跻身全国核心供应商名录,并中标年度大单,业务规模较帮扶前增长 35%。这一成功案例为南召县钙粉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南召监管支局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持续深化政银企协同机制,扩大专利质押融资覆盖面,推动更多金融活水精准滴灌实体经济,助力传统产业在转型升级中实现凤凰涅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