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京予:在铁面与柔肠间裁量人间冷暖
时间:2025-08-20 15:58:15 来源:
河南经济报记者 刘学中 通讯员 李静 刘博
“每一起案件,都关乎法律的尊严,更牵动着当事人的人生。”这是周口市川汇区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庭长晋京予常挂在嘴边的话。2006年,她以公务员身份踏入川汇区人民法院的大门,十九载春秋流转,从青涩的书记员、助理审判员、审判员,再到民事一庭副庭长,直至如今作为刑事审判庭庭长,晋京予的脚步始终扎根在审判一线。她用近二十年的默默耕耘,将对公平正义的初心化作无声的守护,如磐石般坚定地守望着一方土地的安宁。她的付出赢得了广泛赞誉:河南省维护国防和军人合法权益先进个人、河南省优秀“调解之星”、人民满意的政法干警……一项项荣誉背后,是她连年被评为“办案标兵”的突出业绩,是她用责任与担当书写的法官生涯。
严谨如磐,捍卫法之尊严
“审理刑事案件必须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只有做到定罪准确、量刑适当、程序合法,才能真正维护法律的尊严,体现公平正义。”晋京予的话语掷地有声。在审理朱某危险驾驶罪一案时,被告朱某接到起诉书起就高喊“冤枉”,甚至扬言“谁办我的案,我就告到底”。
晋京予认真地梳理了全部卷宗材料,仔细地观看每一帧监控画面,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针对朱某“蹭车前没喝酒,是对方报案后自己在车辆后排喝的酒,吹气测试未超标,血样被污染”等辩解,对照证据逐一甄别分析。经过“抽丝剥茧”式的工作,侦查机关补充侦查,最终将案件事实牢牢钉在“定罪准确、量刑适当、程序合法”的基石之上,依法对被告人朱某绳之以法。这不仅是对犯罪分子的有力震慑,更是对法律公正最铿锵有力的维护。
责任如山,挽救迷途人生
法官办理的不仅仅是一起案件,更是别人的人生。一起看似普通的盗窃案件令晋京予记忆尤深。被告人王某在侦查和公诉阶段均认罪认罚,然而在庭审现场,王某却一反常态,当庭翻供,甚至流露出“求速判、求重判”的消极态度。这反常的一幕触动了晋京予敏锐的职业神经。她没有草率按照不认罪案件重判了之,而是通过与公诉人沟通,宣布休庭。
庭后,晋京予通过走访逐步了解到王某从小父母就在外打工,他跟随爷爷奶奶长大,亲情的缺失造就了他任性、敏感、倔强的性格,本次盗窃竟是为了给女朋友买礼物。案发后,其父亲表示愿意赔偿被害人损失以求得被害人的谅解从而争取从轻处罚。但其父亲因在外打工未能到庭,赔偿也因不懂程序而搁置。王某心灰意冷下,产生了破罐子破摔的心理。
洞悉症结后,晋京予辗转联系上了王某的父亲和女友,耐心沟通。再次开庭时,王某看到旁听席上熟悉而关切的身影,王某眼中瞬间涌出泪水,第一句话就是:“感谢法官阿姨,我认罪,我不再胡说,给您工作添麻烦啦。”
宣判后,晋京予并未止步。她像一个引路人,为王某讲述了多个失足“浪子回头”重归社会的真实故事,鼓励他通过正当劳动获取报酬,积极改造,争取早日回归社会。那苦口婆心的劝解,终如春风化雨,王某主动向父亲及女友保证改过自新。惩罚与教育在此刻交融,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得到统一。
温情似水,天平下的柔软
提及家人,晋京予法官的眼睛不由得湿润起来。十九载法院生涯,她觉得对女儿亏欠太多。女儿是妈妈的心头宝,每次女儿放假回来,晋京予多想好好陪着孩子吃顿饭,可是大部分时间妈妈都是吃食堂、加班。她能够做到的就是加班后,熬夜包上女儿爱吃的莲菜肉馅儿的水饺,炖一锅香喷喷的番茄牛肉,冻进冰箱,仿佛将那份无法陪伴的愧疚和深沉的爱意一同封存。饭菜虽凉,但那份母爱,与其他母亲一样炽热。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出发。阳光下,这位女法官的身影沉稳而从容,既有女性的细腻,又有法律人的果敢。晋京予正以公正之心书写政法干警最忠诚的信念。
她,正是那守护着公平正义抵达“最后一公里”的坚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