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林州监管支局:走进采桑——持续开展“渠畔金融下基层 包联赋能促发展”系列活动
时间:2025-08-22 17:03:18 来源:
河南经济报记者 韩玲 通讯员 王若菲
为切实筑牢乡镇群众金融安全防线,推动普惠金融政策精准下沉基层“最后一公里”,8月21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林州监管支局联合市金融服务中心及5家驻林金融机构,深入采桑镇开展“渠畔金融下乡镇 包联赋能促发展”主题宣传活动。此次活动以“送政策、解疑惑、防风险、促发展”为核心,将专业金融服务与安全防护知识送到基层群众身边,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金融“活水”,夯实乡村金融生态根基。
精准施策,构建乡村金融安全“防护网”
活动现场,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林州监管支局工作人员以“贴近群众、实用易懂”为原则,围绕乡镇群众金融知识薄弱点与风险易触点,开展了系统性宣讲。宣讲内容聚焦三大核心板块:
从日常经济活动入手,用通俗案例讲解金融风险的形成与传导路径,帮助群众理解“高收益伴随高风险”的基本逻辑,引导群众树立理性投资观念;
针对存款保险、征信管理、支付结算等基础金融知识进行普及,结合农户常见的转账汇款、银行卡使用等场景,讲解规范操作流程与风险提示;
重点剖析非法集资、非法放贷、金融诈骗等非法金融活动的典型特征与识别方法,通过“以案释法”揭露“保本高息”“一夜暴富”等骗局的底层套路,提升群众防骗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
尤为关键的是,宣讲会特别强调了基层治理力量在金融安全防护中的重要作用。林州金融监管支局工作人员明确提出,村干部作为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要切实履行“双重职责”:既要当好金融政策与风险防范知识的“宣传员”,利用村头广播、宣传栏、村民大会等载体,让金融安全意识走进千家万户;更要做好辖区内非法金融活动的“前沿哨兵”与“排查员”,通过日常走访排查,对可疑线索保持高度警惕,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从源头遏制非法金融活动在乡村蔓延,共同筑牢乡村金融安全的“第一道防线”。
聚焦需求,打通普惠金融“最后一公里”
在政策宣讲之外,活动现场还设置了“金融服务咨询台”,5家金融机构的业务骨干组成服务团队,围绕乡镇群众最关心的信贷支持、创业融资等需求,开展“一对一”精准服务。针对农户普遍关注的小额信贷产品,工作人员详细解读了贷款额度、利率优惠、申请条件及办理流程,明确了“无抵押、手续简、放款快”的服务优势;对于有创业意愿的村民,重点介绍了创业担保贷款的贴息政策、额度标准与申请渠道,降低创业融资成本;同时,针对农业经营主体的资金需求,讲解了涉农经营贷、产业链金融等特色产品,助力农业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以前总觉得银行贷款手续复杂,听了今天的讲解才知道,像我们种大棚的农户,凭经营证明就能申请低息贷款,真是太方便了!”采桑镇南景色村种植户王大叔拿着宣传手册,难掩激动地说。现场群众纷纷表示,这样的活动“接地气、解难题”,不仅让大家学到了防范金融风险的“硬知识”,更摸清了支持生产发展的“好政策”。
持续发力,绘就基层金融服务“新图景”
此次“渠畔金融下乡镇”活动是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林州监管支局推动金融服务下沉基层的重要实践。下一步,该局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持续聚焦乡镇群众与市场主体的金融需求,制定“金融服务团下乡”长效机制:
扩大服务覆盖面,计划在年内组织金融服务团队走进全市所有镇、重点村,实现政策宣讲与服务对接的“全覆盖、常态化”;
提升服务精准度,针对不同乡镇的产业特色与群众需求,制定“一镇一策”“一村一案”的金融服务方案,让政策红利精准滴灌;
强化协同联动,进一步联合金融机构、基层政府、行业协会等多方力量,构建“监管引导、机构参与、基层协同”的金融服务体系,推动普惠金融与乡村全面振兴深度融合。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液,基层是金融服务的“神经末梢”。林州金融监管支局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通过扎实有效的举措,让金融安全意识深入乡村、普惠金融政策惠及民生,为辖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金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