漯河市源汇区残疾人联合会:创新“4321”工作法推动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高质高量实施
时间:2025-08-25 14:52:04 来源:
河南经济报记者 刘学中 通讯员 张志娟
今年以来,漯河市源汇区残疾人联合会坚持以残疾人为中心的工作导向,积极探索创新“4321”工作法,全力推动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工作从“有”向“优”转变,实现了无障碍改造工作的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实施,赢得了残疾人及其家庭的广泛赞誉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

“四方监督”提高工程质量。通过整合纪委监委、残联、财政、社会四方力量,构建全流程监督闭环。一是纪委监委全程介入。联合区纪委监委开展实地监督检查,对施工方资质、资金使用、工程实施进行专项督查,确保无障碍改造项目高质、安全、廉洁推进。二是财政全程动态管控。邀请财政部门对改造资金拨付、询价流程、工程质量等进行严格审核把关,进行公示公告,确保项目实施阳光透明,资金发挥最大效益。三是社会力量全程参与。明确残疾人家属及残疾人代表担任义务监督员,全过程监督项目实施,发现质量问题实时反馈,第一时间整改。例如,在扶手安装等细节调整中,5户家庭因监督反馈而获得更为人性化的调整。四是残联专业协同把关。三级残联、施工方和残疾人三方共同敲定改造方案,精准勘探,科学施工,确保改造符合“标准化、人性化、实用化”要求。
“三级联审”压实各方责任。推行“村居初审—乡办审核—区级审批”分层审核机制,确保改造精准实施。一是村居初审。改变过去“撒胡椒面”式的普惠方式,通过深入摸底调查,严格对照标准,优先将困难重度残疾人、老残一体、一户多残等特殊困难家庭纳入改造范围,建立详实的需求数据库,确保“应改尽改”。二是乡办审核。组织专业人员组成评估小组,实行“一户一策”入户评估,既看住房条件,更与残疾人及其家属深入交流,详细了解其残疾类别、等级、生活习惯、活动轨迹和迫切需求,量身定制改造方案。三是区级审批。区残疾人联合会适时召开党组会,经综合研判后确定拟改造对象及内容,并由村(社区)向社会进行公告,接受公众监督,无异议后开始项目实施。
“双线评估”提升资金效益。采用“内部联合+邀请第三方”双轨并行的模式,对项目进行评估验收,确保资金使用科学精准安全。联合验收,由区残疾人联合会联合区纪委监委、财政、乡办、施工方、改造对象组成验收组,重点核查坡道平整度、扶手稳固性等安全指标,实行“三不通过”原则,改造内容相符、对象满意度、验收组认可缺一不可。第三方评估,区残疾人联合会聘请第三方评估公司依据国家统一标准和残疾人实际需求,对坡道坡度、扶手高度、地面防滑系数等技术细节逐户科学评估,工程量进行实地测算,发现质量问题,当场移交,限期整改。2025年验收评估中,第三方指出3处施工瑕疵,施工方均已整改达标。
“逐一回访”确保群众满意。建立“改造后100%回访”机制,区残疾人联合会安排专人对无障碍改造户逐户进行电话回访,详细询问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项目效果,征求残疾人及其家属的意见建议,并委托村(社区)残协工作人员对无障碍改造后的家庭进行定期访视巡检,对反映的问题第一时间进行解决,确保无障碍改造项目不但要改得好,而且还要用得好,切实解决了无障碍改造的后半篇文章。如问十乡曹店村曹女士家中马桶进水阀因使用不当导致漏水,区残疾人联合会立即响应进行解决,群众满意度达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