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导航
热点: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原经济 > 正文
600余人13000多亩!黄金棒YD819淮阳站观摩预定会成果丰硕
时间:2025-09-14 11:57:46    来源:河南经济报-河南经济网    

  河南经济报社记者杨洋 杨文明 徐文正

  9月13日,周口市淮阳区宛如一颗被阳光点亮的农业明珠,一场聚焦2025 - 2026年度黄金棒YD819淮阳市场观摩预定会在此盛大启幕。来自周口及周边地区的600余名经销商、零售商和种植大户齐聚一堂,共同探寻黄金棒YD819的田间“密码”,现场订货面积突破13000亩,一幅农业丰收的壮美画卷正徐徐展开。


  田间“阅兵”:黄金棒YD819硬核实力震撼全场

  上午八点,阳光洒在淮阳区安岭镇的黄金棒YD819示范种植基地,仿佛给这片土地披上了一层金色的纱衣。连片的玉米田一望无际,宛如一片金色的海洋,微风拂过,玉米秸秆粗壮挺拔,穗粒饱满紧实,仿佛在向人们展示着丰收的喜悦。

  参会人员穿梭在玉米垄间,如同在金色的迷宫中探寻宝藏。他们仔细观察着植株的长势,不时拿出手机记录下这令人惊叹的景象,嘴里还不时发出啧啧的赞叹声。

  淮阳经销商高保军热情地向参观者介绍:“你们看,这黄金棒YD819的抗倒伏性简直绝了!秸秆韧性十足,就算遇到狂风暴雨,也能稳稳地屹立不倒。再看看这果穗,籽粒排列紧密,千粒重高,这些都是高产的重要标志啊!这品种的出籽率能达到90%以上呢!我推广它3年了,这几年经历了涝灾、旱灾、高温热害等各种恶劣天气,YD819就像一位坚强的战士,经受住了重重考验。”

  零售商力荐:品质铸就市场口碑

  淮阳区四通镇零售商谷振民满脸自豪地说:“我推广黄金棒YD819已经三年了,这三年里,几乎没有遇到过退货的问题。农户们对它最认可的就是它的稳定性和抗逆性,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年景,它都能保证收成。”

  他接着补充道:“今年很多玉米品种都出现了花粒、秃尖等问题,但黄金棒YD819却表现卓越,丝毫未受影响,依然生机勃勃。这么好的品种,我们推广起来当然有底气,就像手里握着一把开启丰收之门的钥匙。”

  周口淮阳区临蔡镇零售商窦艳伟也分享了他的推广经验:“我们通过组织示范田观摩、测产比赛等活动,让农户亲眼看到品种优势。黄金棒YD819的高产性能能够直观打动农户,推广起来事半功倍。”

  大户抢订:高产增收点燃订购热情

  田间观摩结束后,定货环节将现场气氛推向了高潮。种植大户们就像一群看到了宝藏的寻宝者,热情高涨。


  淮阳区安岭镇种植大户曹学习现场定购200亩黄金棒YD819。“我种地十几年,选品种比什么都谨慎,”曹学习表示,“今天亲眼看到黄金棒YD819的长势,心里彻底有底了!去年我试种了50亩这个品种,秋收时亩产达到1600斤,比我种的其他品种增产300多斤。”

  淮阳区四通镇种植大户谢述明也兴奋地表示:“黄金棒YD819不仅产量高,而且籽粒品质好,粮贩子都抢着收,价格还比普通玉米高5分钱一斤。今年我直接定100亩,就是想趁着这个好品种多赚点钱!”

  六大特性:黄金棒YD819铸就黄金品牌

  室内会议上,河南丰祺农业豫东区域经理牛振涛详细介绍了黄金棒YD819的品种特性。黄金棒YD819融合南北温热种质,具有六大核心优势。抗病性强,高抗锈病、青枯病,为生长全程保驾护航;抗倒性好,株高仅2.2米,身姿挺拔稳健,狂风暴雨中也能稳稳站立;耐密性佳,能适应5500-6000株/亩的种植密度;耐热性突出,即使40度高温,籽粒依旧饱满紧实;品质优良,籽粒色泽呈诱人的黄金色,颜值与品质并存;高产潜力大:具备吨粮产能,产量表现令人惊喜。

  牛振涛经理分享推广经验时指出:“在当前黄淮海玉米种植面临着锈病频发、易倒伏、高温花粒等问题的情况下,黄金棒YD819能够有效解决这些难题。我们通过大示范、大观摩、大宣传、大测产、大预订、大管理等一系列营销策略,让品种优势看得见、摸得着,就像给农户们打开了一扇通往丰收的大门。”

  政策护航:全方位保障助推品种腾飞

  淮阳区代理商高保军在室内会议上介绍了黄金棒YD819的预定政策和支持措施。他信心满满地说:“公司为我们提供了全方位的营销支持,包括预订支持、预付款支持、会议支持、大型观摩预订活动、宣传支持、核心零售商奖励等,让我们在推广品种的道路上没有后顾之忧。”

  此外,高保军还分享了自己的推广心得:“我们选好示范田、精准管理,作为打开市场的第一把钥匙,筑牢信任根基;然后通过示范田传递产品优势,进行观摩订购;通过粮王大赛激发市场活力;一分地测产,见证产品实力;集中兑现,升华信任口碑。”

  种业强则农业强。黄金棒YD819在淮阳区的成功推广,正是现代农业科技与传统种植业完美结合的缩影。随着一批批新型农民开始采用现代农技和智能农机,黄金棒YD819这样的优质品种正通过规模化、机械化、智能化的方式被播种在广袤田野上。科技种业不仅改变了传统农业的面貌,更正在绘就“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壮美画卷。

编辑:杨存玲
中原经济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 本网原创稿件版权均属于河南经济报社,未经河南经济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 2. 非本网原创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Copyright © 1987-2025 河南经济报社 河南经济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原第一权威经济门户
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报社办公室电话:0371-53306911
报纸广告热线:0371-53306913 53306918 报纸发行热线:0371-53306915
《河南经济报》国内统一刊号:CN41-0066   邮发代号:35-92
豫ICP备2023003560号
  技术支持: 河南经济报社网络部  法律顾问:北京市盈科(郑州)律师事务所 何拥军 谷亚娟 白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