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导航
热点:
当前位置:首页 > 民生关注 > 正文
穿越时光的瑰丽“宝石” 古人为何十分钟爱玛瑙串珠——专家解读玛瑙串珠文化与收藏系列报道之四
时间:2025-09-12 10:17:34    来源:    

  河南经济报记者 杨存玲

  玛瑙,作为大自然馈赠的瑰宝,以其独特的色彩和纹理,在人类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玛瑙串珠,这一将颗颗玛瑙精心串联而成的饰品,不仅是美的象征,更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记忆。

  近日,记者采访到河南省收藏家协会常务副会长、河南省古陶瓷研究所所长、河南省古玉珠玛瑙文化研究委员会会长,郑州市一田古陶瓷博物馆创始人刘一田先生,为我们进一步解读玛瑙串珠所蕴含的深厚历史文化价值以及巨大的收藏潜力。

  关于玛瑙文化的历史溯源。刘一田会长说,玛瑙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早在旧石器时代中期偏晚阶段,原始人就开始将鸵鸟蛋壳、动物骨骼、牙齿、贝壳、石粒等进行人工钻眼,缀连成串饰加以佩戴。虽然当时的串饰材质并非如今常见的玛瑙,但这种对美的追求和串饰文化的雏形,为后来玛瑙串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我国目前出土最早的串饰,来自1.8万到2万年前的北京周口店山顶洞人。他们将穿孔的石珠、兽牙、贝壳参差不齐地穿在一起,有的还用石颜料装饰过。这些早期串饰体现了原始人的抽象思维,表明人类已经能用实际的物品与特定的意义联系起来,或许用于区别信仰或者身份。

图片为刘一田会长藏品

  真正与玛瑙相关的历史记载和考古发现,要追溯到更晚的时期。夏家店文化遗址内出土有玛瑙制品,其样式简单古朴,珠子沁色包浆莹润,色彩分明。大约在公元前3500年,苏美尔人已经掌握加工玛瑙的技术。在公元前1500年左右,玛瑙管饰品沿着丝绸之路流入我国。这一时期,玛瑙开始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并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文化、艺术等领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刘一田会长说,到了商周时期,玛瑙串饰成为身份等级的重要象征。山西博物院藏的西周玉串饰,由282件玉珩、玉璜、玛瑙管、绿松石等组合而成,出土时覆盖于晋侯夫人胸腹部。这类大型组佩仅见于诸侯及其配偶的墓葬,普通平民或低级贵族无权使用。此时,玛瑙因其硬度高、色泽艳丽被视为“似玉非玉”的珍贵材料。商代偏好橘红色玛瑙珠,如殷墟妇好墓出土品;西周至春秋则以酒红色为主,通透鲜亮,与青铜器的庄重形成对比。西周玛瑙珠管多呈短直筒或竹节状,孔道打磨精细,孔壁坡度大且包浆光气一致,体现了严格的工艺标准。玛瑙串饰作为组玉佩的一部分,悬挂于腰间,长度及地,行走时玉声清脆,既显威仪又具礼乐功能。​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士大夫阶层对玉的喜爱,人们对玛瑙的审美也发生了转变,从对古老西亚玛瑙的“高透、高玻”的追求逐渐转向对“类玉型”玛瑙的喜爱。中国西部玛瑙材质(藏系缠丝玛瑙)逐渐取代了西亚玛瑙的地位。由于玛瑙硬度高,当时的开采和加工能力有限,限制了玛瑙在中原地区的发展。这一时期,玛瑙串饰的佩戴位置逐渐上移至胸前,形制趋于简化,但材质搭配更注重视觉冲击力。例如,山西长治分水岭墓地出土的战国玛瑙项饰,以1.5米长的玛瑙管串联绿松石珠,简约中透出雅致。同时,“礼崩乐坏” 使得诸侯贵族突破礼制束缚,玛瑙串饰的造型与组合更趋多样,如晋国特有的“晋系小平台环”与“七线环”,以独特棱角与厚度彰显地域审美。​

  到了汉代,得益于大一统的局面和陆路及海上贸易路线的开通,玛瑙、水晶、琥珀及各种宝石流入中原。这一时期,人们制作手串的工艺更加先进,不同来源的串饰荟萃,制作审美足以与现代珠宝工艺媲美。玛瑙串在材质和工艺上都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和提升,不仅有本土的玛瑙资源,还融合了外来的文化元素,成为多元文化交流的见证。

图片为刘一田会长藏品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在中原兴盛,异域来华僧侣带来了念珠的习惯。手串的材质不再局限于名贵玉石玛瑙,菩提子、沉香木以及各种原始本真的木材都能用来做手串。玛瑙串也受到这一文化潮流的影响,开始在佛教文化中扮演重要角色,成为佛教徒用来清心净神的工具之一。这种数佛珠的仪式,也成为现代人盘手串的前身。此后,历经隋唐五代至宋代,玛瑙串在民间逐渐普及,虽然在不同时期其造型和工艺有所变化,但始终作为一种文化符号传承下来,在人们的生活和信仰中占据一席之地。​

  宋元时期,受到文人文化的影响,古玉玛瑙串的审美风格趋向简约、雅致,追求自然之美和内在的精神气质。到了明清时期,玛瑙物件儿的制作工艺达到了新的高度。此时,玛瑙的开采和加工技术更加成熟,玛瑙串的制作更加精美,造型和装饰也更加多样化。同时,玛瑙串不仅在贵族阶层流行,也逐渐走向民间,成为世俗生活中常见的饰品,满足了不同阶层人们对美的追求。而且,明清时期的玛瑙串常常与其他材质的珠子、宝石等搭配组合,形成更加华丽的装饰效果,体现了当时人们对生活品质和审美情趣的追求。

图片为刘一田会长藏品

  刘一田会长说,在古代社会,玛瑙串饰一直是身份与地位的重要象征。从商周时期只有诸侯及其配偶才能佩戴的大型玛瑙组玉佩,到西周严格规定不同身份者佩戴的珠玉数量与材质,玛瑙串饰在等级制度中有着明确的界定。这种象征意义不仅体现在贵族阶层的日常服饰中,更在墓葬文化中得以体现。例如,山西博物院藏的西周玉串饰出土于晋侯夫人墓,其繁复程度与材质珍贵性彰显了佩戴者的尊贵地位。玛瑙因其硬度高、色泽艳丽,成为“似玉非玉”的珍贵材料,被赋予了高贵的属性,只有特定身份的人才能享用,普通平民难以企及。​

  玛瑙在宗教文化中也有着重要的地位。在佛教中,玛瑙串常常作为佛珠,用于诵经计数,帮助修行者静心凝神。佛教认为,玛瑙具有辟邪、驱鬼、保平安的作用,佩戴玛瑙串可以消除业障,增长福慧。这种宗教信仰赋予了玛瑙串更深层次的精神内涵,使其不仅仅是一种饰品,更是一种宗教修行的工具和精神寄托。同时,在其他一些宗教和民间信仰中,玛瑙也被视为具有神秘力量的宝石,能够带来好运、保护佩戴者免受邪恶侵害。​

  玛瑙串饰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与艺术内涵。从其制作工艺来看,不同历史时期的玛瑙串反映了当时的手工业技术水平和工艺特色。从简单的打磨到复杂的雕刻、钻孔,每一次工艺的进步都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例如,西周玛瑙珠管孔道打磨精细,体现了严格的工艺标准;而春秋战国时期玛瑙串饰的造型与组合更趋多样,彰显了地域审美和文化特色。此外,玛瑙串饰的色彩、纹理和搭配也体现了当时的审美观念。商代偏好橘红色玛瑙珠,西周至春秋以酒红色为主,不同时期对色彩的选择既符合 “以红为贵” 的礼制传统,也暗含对生命力的崇拜等文化寓意。玛瑙串饰就像一部无声的艺术史书,通过其材质、工艺和造型,展现了不同时代的文化风貌和艺术魅力。​

图片为刘一田会长藏品

  刘一田会长说,稀缺性决定价值潜力。古玉玛瑙串历经数千年的历史变迁,在传承过程中受到战乱、自然灾害、人为破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能够完整保存至今的数量极为稀少。以红山文化玉器为例,其总存世量大约仅有万件,而其中的玛瑙串或玉玛瑙混串更是珍贵。良渚玉琮目前存世仅数百件,且70%以上被收藏在博物馆中,与之搭配的古玉玛瑙串同样稀缺。此外,古玉玛瑙串所使用的玉石和玛瑙材料,大多来自特定历史时期、特定产地,经过数千年的开采,这些资源已经非常稀缺甚至枯竭。即使现代能够找到类似的材料,但由于地质条件和环境的变化,其质地、色泽和纹理等方面与古代材料相比,也存在明显差异。例如,玛瑙中的南红玛瑙,在明清时期就被视为珍宝,如今其产地资源也面临着枯竭的困境,高品质的南红玛瑙更是一珠难求。这种稀缺性使得玛瑙串在收藏市场上具有独特的价值,未来随着资源的进一步减少,其价值有望持续攀升。​

  其次,文化价值提升收藏魅力。玛瑙串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每一件玛瑙串都是独一无二的孤品,具有不可复制的独特性。它不仅是物质文化的载体,更蕴含着丰富的精神文化内涵。玛瑙象征着吉祥、幸福、富贵等美好寓意,如红玛瑙象征喜庆、辟邪,缠丝玛瑙寓意连绵不断的福气。此外,玛瑙串在不同的宗教文化中也有着重要的地位,在佛教中作为佛珠,用于诵经计数,帮助修行者静心凝神。这些丰富的文化内涵,使得玛瑙串超越了普通饰品的范畴,成为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艺术珍品。

图片为刘一田会长藏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文化素养的提高,对高品质文化艺术品的需求日益增长。玛瑙串作为具有深厚历史文化价值和独特艺术魅力的藏品,正好满足了这一市场需求。越来越多有钱、有文化的投资者开始关注并收藏玛瑙串,他们通过收藏玛瑙串,能够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古代工匠的智慧和技艺,同时也能够提升自身的文化品位和修养。这种对文化价值的追求将进一步推动玛瑙串收藏市场的发展,提升其收藏魅力和市场价值。

  近年来,古玩收藏市场整体呈现低迷态势,但古玉玛瑙串却异军突起。从价格走势来看,近年来古玉玛瑙串在拍卖市场上的价格屡创新高,动辄几万甚至几十万,引发了收藏界的广泛关注。随着人们对古玉玛瑙串历史文化价值的认识不断深入,其文化价值也将进一步得到提升,这也将为其市场价格的上涨提供有力支撑。

  与其他投资品类相比,古玉玛瑙串具有相对稳定的价值波动特点。在经济不稳定时期,许多投资品类的价值可能会大幅下跌,但古玉玛瑙串作为一种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艺术品,其价值往往能够保持相对稳定,甚至在某些情况下还会逆势上涨。因此,对于那些寻求资产保值增值的投资者来说,古玉玛瑙串无疑是一种理想的投资选择。

图片为刘一田会长藏品

  同时,国内外拍卖行对古玉器拍卖成交价的快速上涨,也吸引了更多投资者和收藏者的关注,进一步推动了古玉玛瑙串收藏市场的热度,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古玉玛瑙串的收藏行列中来。这一系列市场因素都表明,玛瑙串在未来具有广阔的收藏前景,其价格有望继续上涨。​

  玛瑙串,这一穿越时光的瑰丽之链,以其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在过去的岁月中闪耀着光芒,也在未来的收藏市场中展现出巨大的潜力。无论是作为文化传承的载体,还是作为具有投资价值的藏品,玛瑙串都值得我们去深入了解、珍视和收藏。

编辑:冯雅楠
中原经济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 本网原创稿件版权均属于河南经济报社,未经河南经济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 2. 非本网原创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Copyright © 1987-2025 河南经济报社 河南经济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原第一权威经济门户
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报社办公室电话:0371-53306911
报纸广告热线:0371-53306913 53306918 报纸发行热线:0371-53306915
《河南经济报》国内统一刊号:CN41-0066   邮发代号:35-92
豫ICP备2023003560号
  技术支持: 河南经济报社网络部  法律顾问:北京市盈科(郑州)律师事务所 何拥军 谷亚娟 白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