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科技特派团服务延津花生产业发展
时间:2025-09-18 09:27:43 来源:
河南经济报记者 韩红霞 郭俊娟
花生饱果期是决定产量和品质的关键阶段。近几天,河南省花生(延津)产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的科技特派员、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营养与资源环境研究所司贤宗副研究员一行再次来到延津县的田间地头,查看花生结果情况,指导花生后期管理。
延津县是河南重要的高油酸花生产地,急需技术人员服务花生,服务花生产业发展,随着2025年度河南省花生产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延津县)立项后,科技特派团成员人才下沉、科技下乡、服务“三农”,已成为这里的日常一景。

科技特派员一行来到位于延津县石婆固镇胡庄村、马庄乡宋庄村院县共建现代农业科技综合示范县(延津县)高油酸花生示范基地花生连片种植区,细心查看花生长势及结果状况。司贤宗耐心向当地成根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胡成根询问前期水肥一体化滴灌、喷灌技术实施状况,详细指导其如何在花生饱果期防治叶部病害、及时观察成熟度等,针对近期雨水偏多问题,专门讲解了如何避免烂果、破解黄化问题及滴灌水肥控制的技术要点。
亲邻友帮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苏祥学对科技特派团成员了解花生结果状况,并再次送技上门非常感动:“从花生栽培时进行土壤配方检测,前一段干旱时指导浇水、科学施药,到日常的田间管理,科技特派员帮我们逐步解决了原先栽培技术粗放、化肥农药施用不科学等诸多问题。”
在种植源头,科技特派团成员不断推动技术革新与成果转化,为产业升级打下坚实基础。对此,延津县成根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胡成根也深有感受。他表示在科技特派团成员指导下,前期他和农户们采用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为花生给水施药时了解到,这项技术能根据花生不同生育期需水需肥特点精准供给,浇地施肥时不用人守着,降低了种植成本,病害发生率还大幅降低。他还以一路之隔两块花生田施用和没施用滴灌的表现进行了验证。从当天查实情况看,施用地块的大果单株花生果粒饱满、结果多为15-16颗,好的在17-18颗,这意味着今年的花生丰收有保障了。
科技特派团成员已不仅是活跃在田间地头的“技术指导员”,更是推动全产业链升级的“赋能催化剂”。在科技特派员指导下,众多花生专业合作社已从当地花生种植领域的翘楚成长为收储和加工领域的行业排头兵。胡成根所在的合作社每年收购延津近万吨花生,直供出口企业和大型食品加工企业;花生加工车间的自动化花生米加工流水线,一天可完成200吨的出货量。记者在延津县探访时了解到,在河南省花生(延津)产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成员多次到河南省华升农产品有限责任公司进行调研。

在花生加工升级与品牌建设领域,科技特派团成员精准破解痛点,不断大幅提升产业附加值。据了解,根据延津县花生产业技术需求,由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营养与资源环境研究所牵头,联合河南省作物分子育种研究院、新乡市农科院等单位科技人员组成团队,围绕花生生产上存在的品种更新换代慢、化肥农药施用不科学、连作障碍严重、花生收获干燥技术落后等问题,集成花生栽培、施肥、病虫害防治、加工等技术模式,服务延津县花生产业发展和品牌建设,推动花生产业升级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