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小儿眼科专家熊凤枝教授提醒:孩子这种眼睛问题被忽视,会出现视力永久低下,甚至成为单眼视觉!
近视、散光等视力问题很普遍,大家认识也很充分,但提到弱视,知道的人却很少。弱视是眼科领域中相对小众的亚专科,很多人不了解弱视是什么,对弱视的认识也存在着很多误区,从而忽视了对弱视孩子的及时治疗,对患儿的眼睛视力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河南小儿眼科专家、河南大学附属爱尔眼科医院斜视、弱视与小儿眼科主任熊凤枝教授带大家一起了解弱视。
什么是弱视?
弱视,在英语中,叫“懒惰的眼睛”(lazy eye),是指患有弱视的眼睛不会主动看东西,比较“懒惰”。

那么弱视眼为什么会变得“懒惰”呢?
弱视是一种视觉发育相关性疾病,眼部没有器质性病变,它的形成是因为在视觉发育期内,由于一些异常的视觉经验(单眼斜视、屈光参差、高度屈光不正及形觉剥夺)导致了单眼或双眼的视觉信号出现异常,无法正常经视觉通路传入视觉中枢,正常眼和异常眼之间可能会出现竞争的现象,大脑会主动忽略异常眼传入的视觉信息,使其最佳矫正视力(也就是戴镜后视力)下降,低于相应年龄的正常视力下限,从而形成弱视。双眼戴镜后的视力相差 2 行或更多,视力较差的眼睛为弱视。简单地说,弱视就是眼睛没有其他疾病,但视力不好,戴上眼镜也看不清。
一些人以为弱视只是视物稍微差点,危害不大,因此不太重视,从而让孩子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其实,弱视的危害不低于近视,如果不及时治疗,患眼的视力可能会永久低下,成为单眼视觉,所以,及时矫正改善孩子的弱视至关重要。
弱视有哪些类型?
导致弱视发生的原因有很多,包括斜视、屈光不正、屈光参差、先天性白内障、先天性上睑下垂、角膜白斑等。此外,妊娠期使用了某些药物或患风疹、早产儿、低体重新生儿、缺氧史、发育迟缓等也可能会导致弱视的发生。
根据引起弱视的原因不同,弱视可分为以下 4 类:
1.斜视性弱视:单眼斜视形成的弱视。
2.屈光参差性弱视:双眼屈光度数相差≥1.50DS,或散光度数相差≥1.00DC,屈光度数较高的眼形成弱视。
3.屈光不正性弱视:为双眼弱视,多发生于未配戴过矫正眼镜的高度屈光不正患者远视屈光度数≥+5.00DS 和(或)散光度数≥2.00DC 可增加形成弱视的危险性,双眼矫正视力相等或接近。一般在配戴矫正眼镜 3~6 个月后确诊。
4.形觉剥夺性弱视:由于屈光间质混浊(如先天性白内障、角膜混浊等)、先天性上睑下垂遮挡视轴、不适当的遮盖等形觉剥夺因素遮挡视轴,引起视力发育异常,导致的单眼或双眼弱视。
该如何做才能尽可能地避免弱视复发呢?
河南小儿眼科专家、河南大学附属爱尔眼科医院斜视、弱视与小儿眼科主任熊凤枝教授提醒:弱视随诊期至少在弱视治愈后 3 年以上,早期可以 3 月复诊一次。在弱视治愈后继续巩固治疗,在屈光矫正的基础上,进行每天 1~2 小时的遮盖、在家用弱视刺激治疗仪等。按时散瞳验光,根据屈光变化定期更换眼镜,脱镜与否需遵医嘱。屈光参差性弱视、斜视性弱视、重度弱视、有旁中心注视病史者均应列为重点随访对象。
弱视治疗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需要患儿、家长、学校老师及眼科医生的密切配合,在医生指导下逐渐缩短遮盖时长直至去除遮盖或停止训练。在随访过程中一旦发现复发者,应及时给予相应的弱视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