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导航
热点:
当前位置:首页 > 河南新闻 > 正文
晚播不慌 技术护航 ——河南“四补一促”力保小麦丰收
时间:2025-11-19 09:40:56    来源:人民网-河南频道    

“土壤墒情刚好达标,这35斤/亩的播量正合适,用半冬性偏早熟品种,后期加强水肥管理,产量肯定差不了!”11月12日上午,河南许昌市建安区子荣合作社的田间地头,金黄的阳光洒满湿润的土地,许昌市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正高级农艺师袁建生正蹲在田埂上,手把手指导种粮大户万子荣调整播种参数。眼前的麦田里,大型播种机轰鸣作业,而就在半个月前,这里还因持续降雨处于待耕状态。

今年入秋以来,许昌市遭遇持续降雨,9月3日至今累计平均降雨量570毫米,部分县区最高达700毫米以上,是安阳等地的两倍多,导致小麦播种普遍推迟半个月以上,部分地块晚播近一个月。

“往年10月中旬就开始播种,月底基本结束,今年地里太湿,播种就往后延迟了。”万子荣介绍,合作社1200亩耕地中,有300多亩是粘土地,前期湿度过大,整地容易形成大坷垃,影响播种质量。

针对土壤湿涝、积温不足、腾茬偏晚等核心难题,河南省农业农村部门推广“四补一促”抗湿晚播技术体系。袁建生介绍,该技术通过科学调控播期、播量、品种选择及田间管理,实现晚播不减产、晚播夺高产的目标。

“以种补晚”是破解困局的关键。袁建生解释:“11月15日前播种可选用冬性品种,15日后需更换半冬性偏早熟或弱春性品种,许昌市优质强筋麦占比达1/3,其偏早熟特性刚好适配晚播需求。”

对于播量调整,他给出明确公式:“适播期下限后,每推迟3天每亩增加1斤播量,当前推荐播量为30至35斤,晚播最大播量上限不宜超过45斤,通过主茎成穗弥补分蘖不足。”

“以密补晚”需兼顾群体与通风。万子荣算了一笔账:“往年每亩播27斤左右,今年增加到35斤,虽然种子成本多花20元,但底墒充足不用浇蒙头水,刚好抵消额外支出。”袁建生补充道,晚播小麦有效积温偏少,分蘖能力下降,通过增加基本苗数量,确保每亩冬前基本苗达到30万株以上,依靠主茎和大蘖成穗,最终形成45至50万株有效群体,就能保障产量。

“以好补晚”“以肥补晚”为高产筑牢基础。在整地环节,技术要求严格遵循“四不宜”原则:不宜湿耕湿整、不宜浅耕粗整、不宜过早播种、不宜忽视镇压。“沙土先耕、两合土次之、粘土最后,耕翻后及时镇压,能有效打破坷垃、保墒提温。”袁建生现场演示土壤墒情检测方法,“手握成团、落地即散,这样的墒情最适宜播种,深度控制在3至4厘米(约4指左右),避免深播烂籽。”施肥方面,针对降雨导致的养分淋溶,需加大磷肥施用量,未秸秆还田地块可适当补充钾肥,返青期和拔节期分两次追施速效氮肥。

“促管理”是最后一道保障。袁建生强调,今年晚播小麦无需浇越冬水,若墒情不足可推迟至返青期浇水,春季要早中耕、早除草、早防病。“我们组建了技术服务组,开展网络直播、田间指导200余场,发放技术挂图和明白纸1.2万份,电子版资料通过微信直达农户。”他打开手机展示,技术群里实时更新天气预警、病虫害防治等信息,农户随时能获取专业指导。

目前,许昌市小麦播种进度已达6成以上,较农业农村厅前期公布的3至4成大幅提升。“有了专家的技术指导,再加上这十几天的晴好天气,月底前肯定能完成全部播种。”万子荣信心满满。( 记者 尚明桢 宋芳鑫 )

编辑:薛艳真
中原经济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 本网原创稿件版权均属于河南经济报社,未经河南经济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 2. 非本网原创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Copyright © 1987-2025 河南经济报社 河南经济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原第一权威经济门户
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报社办公室电话:0371-53306911
报纸广告热线:0371-53306913 53306918 报纸发行热线:0371-53306915
《河南经济报》国内统一刊号:CN41-0066   邮发代号:35-92
豫ICP备2023003560号
  技术支持: 河南经济报社网络部  法律顾问:北京市盈科(郑州)律师事务所 何拥军 谷亚娟 白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