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患者如何增加院外服药依从性?
时间:2025-07-22 16:12:23 来源:河南经济网
【查看证书】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患者不仅要承受疾病带来的痛苦,还面临着治疗过程中的诸多挑战。其中,院外服药依从性是影响治疗效果和康复进程的关键因素。据相关研究表明,我国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普遍较低,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患者的康复。那么,如何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院外服药依从性呢?关于这方面的知识我今天给大家做一期科普,希望大家从中获益。
了解疾病与药物是提高依从性的基础
患者及家属对精神分裂症的认识不足,往往是导致服药依从性差的重要原因。《精神分裂症维持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2024)》强调,精神分裂症是一种病因未明的重性精神疾病,具有高复发率的特点。药物治疗是目前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主要手段,通过药物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症状、预防复发。因此,患者及家属应积极学习精神分裂症的相关知识,了解药物治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医生也应加强对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详细讲解药物的作用机制、用法用量、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应对方法等,让患者及家属对治疗有一个全面、科学的认识,从而提高服药依从性。
简化服药流程:方便患者坚持服药
复杂的服药流程往往会让患者感到困扰,从而降低服药依从性。为了简化服药流程,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每日服药次数少、剂量方便调整的药物。同时,患者可以将服药时间与日常活动(如早餐、睡前)结合,形成习惯,避免漏服。此外,利用闹钟、手机提醒功能等设定提醒机制,也能帮助患者按时服药。对于依从性较差的患者,可考虑使用长效注射剂,如《精神分裂症维持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2024)》中提到,抗精神病药长效针剂(LAIs)有利于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降低复发率及再住院率。LAIs 能够有效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相较于口服抗精神病药(OAPs)在预防复发及再住院方面优势更为显著。
应对药物副作用:消除患者顾虑
药物副作用是患者停药的主要原因之一。精神药物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不同靶点,在具有明确治疗作用的同时,可能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如恶心、困倦、心慌、体重增加、口干、便秘等。患者在服药过程中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是常见的现象。但绝大部分的不良反应都可以通过专业处理得以改善,一部分不良反应仅在用药初期显现,随着治疗的进展,会逐渐消失。患者应及时向医生反馈不适症状,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换药物,以减轻副作用。患者在用药前,也应向医生坦诚自己的顾虑,医生会详细评估病情和需求,慎重选择治疗方案与药物,并给予相应的用药指导。
家庭与社会支持:给予患者力量
家庭和社会的支持对于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至关重要。家属应给予患者情感支持,帮助其建立服药习惯,并监督服药情况。有研究显示,照护者对疾病的治疗态度,会影响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如果照护者对药物治疗持积极乐观的态度,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反之,照护者如果对药物治疗存在偏见,也会降低患者治疗成功的几率。此外,社会应加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理解和关爱,减少歧视,为患者创造一个良好的康复环境。鼓励患者参与支持团体,与其他患者交流经验,增强服药信心。“同伴支持” 是指由具有相似生活环境、文化背景、经历、社会地位,并具有共同关心话题的个体,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进行情感交流、信息分享和支持反馈等。有研究证实,“同伴支持” 可以帮助精神疾病患者减轻病耻感,有效提高其社会支持、社会功能、生活质量、治疗满意度和自我效能感。
心理干预与激励机制:增强患者意愿
心理治疗可以帮助患者调整心态,增强服药意愿。通过认知行为疗法等心理干预,帮助患者认识到服药的重要性,改变对药物的错误认知和态度。同时,建立激励机制,设定小目标(如连续服药一周),完成后给予奖励,增强患者的积极性。对于按时服药、病情稳定的患者,可以给予适当的奖励,如小礼品、表扬信等。这种激励机制能够让患者在服药过程中获得成就感,从而更加主动地配合治疗。
定期复诊:确保治疗方案的有效性
定期复诊是保证治疗效果、提高服药依从性的重要环节。患者应按照医生要求定期复诊,医生会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及时解决治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复诊过程中,医生可以了解患者的服药情况,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和心理支持,帮助患者更好地坚持服药。如果患者在服药过程中出现任何不适或疑问,也可以在复诊时及时向医生咨询,获得专业的建议和帮助。
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院外服药依从性需要患者、家属、医生和社会的共同努力。通过了解疾病与药物、简化服药流程、应对药物副作用、获得家庭与社会支持、进行心理干预与建立激励机制以及定期复诊等措施,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促进患者的康复,让他们重新回归正常生活。
(科普作者姓名:路万里,现职称:主治医师,单位:睢县中心医院,科室:精神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