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查看证书】
“脑卒中”也叫“中风”,是一种突发性脑血管疾病,主要包括脑梗死和脑出血两大类。它来势汹汹,不仅威胁生命,更让无数家庭陷入“失语、偏瘫、吞咽困难”的康复困境。
很多人误以为:“急性期救回来就好了,康复慢慢来不迟。”其实,康复不是可选项,而是脑卒中治疗的一部分!而且有个“黄金期”,一旦错过,功能恢复的机会将大大减少。
今天我们就来说清楚:脑卒中后应该如何科学康复?黄金康复期是多久?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什么?
一、脑卒中后为什么需要康复?
脑卒中导致的是大脑神经细胞的损伤,这些细胞控制着人的说话、行走、吞咽、记忆等功能。一旦“主控区”被破坏,身体就像“断线的木偶”,出现偏瘫、口齿不清、大小便失控等症状。
康复训练的目的不是“重生神经”,而是通过锻炼激活周围尚存神经、重建神经通路,让患者找回原有的生活能力。
简单说就是:
脑中风不可逆,功能可部分恢复,关键要“抢时间、用方法、讲坚持”。
二、康复黄金期:错过一天,退步三分
康复并不是“病好了再说”的事,它应该与急性治疗同步开展,并且分为几个关键阶段:
1. 急性期(发病后0~1周)
以稳定生命体征为主,但早期床上活动就可以开始;
被动肢体活动、翻身拍背、床上坐起等;
可降低并发症风险,如肺炎、压疮、深静脉血栓等。
2. 亚急性期(1周~1个月)
康复黄金期,大脑尚处于“可塑性高峰”,功能恢复潜力大;
此阶段进行主动训练、坐站练习、语言训练等效果最好;
建议住进康复科或专业康复机构。
3. 恢复期(1个月~6个月)
神经修复逐渐减慢,但功能提升仍可继续;
此时强化日常生活能力训练、辅助器具适配、语言康复等尤为重要。
4. 慢性期(6个月后)
康复进入“瓶颈期”,以防止退步和维持功能为主;
仍可继续训练,尤其适合居家康复指导+门诊随访。
黄金期在“前3个月”,前6个月是“恢复窗口期”,一年后才算“康复定型”。所以越早开始,效果越好!
三、脑卒中康复包括哪些内容?
康复不仅仅是“做操”,而是一个多学科综合干预过程。
1. 运动功能康复
被动活动 → 主动运动 → 站立训练 → 步态训练;
使用肢体训练设备、平衡板、康复行走仪等;
目标:改善偏瘫、关节僵硬、肌张力异常等。
2. 言语与吞咽康复
针对语言障碍(失语、构音困难)和吞咽困难;
语言治疗师制定个体化练习,如发音训练、咀嚼吞咽练习;
有助于恢复语言表达、咽反射、避免误吸和营养不良。
3. 认知与心理康复
中风后部分患者会出现记忆力减退、情绪低落、抑郁等;
可进行记忆训练、专注力练习、心理疏导等;
通过家庭参与、集体训练和心理干预,提高患者主动性。
4. 日常生活能力训练(ADL)
学会穿衣、洗漱、如厕、进食等基本生活技能;
恢复患者自理能力,减轻家庭负担,提高生活质量。
5. 中医辅助康复(可选)
包括针灸、推拿、中药调理等;
某些患者在中医康复中获得了更好的肢体协调性与肌力恢复。
四、家庭康复怎么做?牢记这5点
1. 制定计划,循序渐进
每天安排合理训练计划,结合作息时间;
不求“快”,防止疲劳性损伤或跌倒。
2. 注意安全防护
地面防滑、防绊倒;
卧室卫生间安装扶手;
避免单独洗澡、上下楼。
3. 正确使用辅助工具
轮椅、助行器、拐杖要经过康复医师指导选择;
动作规范能避免二次损伤。
4. 多鼓励,避免过度依赖
家属要多给予鼓励、陪伴;
不要事事代劳,鼓励患者自理;
适当失败也是康复的一部分。
5. 定期随访,必要时转入机构康复
定期回医院评估康复进展;
如果出现新的功能退步、体位畸形、心理障碍,及时干预。
五、常见误区要避免!
误区1:年纪大了,康复也没用
真相:只要有意识和肌力基础,任何年龄都可康复,只是时间不同。
误区2:只能在医院康复
真相:康复是一个长期过程,家庭训练+门诊随访+阶段性住院是最有效策略。
误区3:练得越狠越快恢复
真相:训练讲究科学和耐心,过度训练反而适得其反。
结语
脑卒中虽然来得突然,但它并不是绝望的终点。现代康复医学已经能让越来越多的患者重新站起来、说话、吃饭、生活自理,甚至回归社会工作。关键在于三点:“快”启动、“准”训练、“全”管理。请记住这句话:康复不是“等着好”,而是“练出来”的!
(姓名:王锦;医院:信阳市中心医院;科室:康复医学科;职称:副主任技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