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查看证书】
绒毛膜癌(简称“绒癌”)是一种罕见但高度恶性的滋养细胞肿瘤,常发生于育龄女性,起源于妊娠相关的绒毛组织。虽然绒癌对化疗敏感,治疗效果总体较好,但若发展至肺部转移阶段,则病情较为严重,治疗周期长,患者身体负担和心理压力显著增加。在这一阶段,科学的护理和家属的配合支持至关重要。本文将围绕绒癌肺转移期的护理工作进行全面解析,帮助家属掌握关键护理要点,为患者提供更安全、温暖、有效的康复环境。
一、了解绒癌肺转移的基本情况
在肺部转移期,绒癌细胞通过血液循环播散至肺组织,患者可能出现:
持续性咳嗽、咳痰、咯血
呼吸困难、胸闷、气促
乏力、体重下降、发热
胸部影像学检查发现结节或肿块
肺转移期多为高危期,需积极治疗,常见方案包括多药联合化疗,必要时辅以放疗或靶向治疗。治疗期间,患者极易出现副作用与并发症,因此,家庭护理至关重要。
二、化疗期间的护理要点
1. 密切观察副反应
肺转移期患者多接受含甲氨蝶呤(MTX)、依托泊苷(VP-16)、顺铂等药物的多周期化疗,家属要注意以下副作用表现:
恶心呕吐:化疗当天及次日最为明显。建议饮食清淡、分次进食,遵医嘱提前口服止吐药。
脱发:化疗常见反应,属于可逆性,家属需给予心理安慰,可鼓励患者佩戴帽子或假发提升自信心。
骨髓抑制:表现为白细胞减少、贫血、血小板减少,需防止感染和出血。
勤洗手、戴口罩,避免去人群密集处;
如有发热、皮肤出血点、牙龈出血等立即就医。
2. 肺部护理重中之重
由于癌细胞已转移至肺部,患者肺功能下降、感染风险高,护理重点如下:
定时翻身、拍背,防止肺部积痰引发肺炎;
使用雾化吸入保持呼吸道湿润,促进痰液排出;
提醒患者练习深呼吸、缩唇呼吸,增强肺通气;
若出现呼吸困难,应保持患者半坐卧位,必要时使用氧气吸入;
严格监测呼吸频率、心率、血氧饱和度,一旦异常需及时报告医护人员。
三、营养支持与日常照护
1. 个性化饮食管理
良好的营养是提高免疫力、增强化疗耐受性的基础:
饮食原则:高蛋白、高热量、易消化、少量多餐;
推荐食物:牛奶、鸡蛋、鱼、瘦肉、豆制品、蔬果;
忌口方面:避免辛辣、生冷、油腻食物,远离酒精和烟草;
若口腔溃疡或恶心严重,可制成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米汤、藕粉、粥类等。
2. 日常生活管理
保持清洁卫生:患者皮肤、口腔、会阴等区域应每日清洁,防止感染;
衣物被褥勤换洗,使用柔软透气面料;
室内通风,保持空气流通但避免直吹;
保证患者充足睡眠,必要时可借助音乐、助眠灯等工具营造安静舒适环境;
安全防护:防跌倒、防磕碰,尤其是在化疗后体力较弱阶段。
四、心理护理与情绪支持
肺转移期绒癌患者普遍面临较大心理压力,包括对死亡的恐惧、对治疗过程的焦虑、身体形象的自卑等。家属的理解与支持是极大的心理力量:
倾听与陪伴:尊重患者表达情绪的权利,倾听而不急于评判;
鼓励表达感受:可引导其通过写日记、画画等方式宣泄情绪;
共同设立目标:鼓励其以短期目标激发积极情绪,如“坚持完成一个疗程”、“每天走五分钟”等;
必要时,可寻求心理咨询师或肿瘤专科心理团队的专业帮助。
五、治疗配合与随访管理
1. 遵医嘱服药
家属需协助患者严格按时服药,特别是口服化疗药物、止吐药、造血支持药物等;
定期记录体温、体重、进食情况和不适症状,以便医生调整治疗方案。
2. 定期复查与随访
肺转移期患者需根据医生安排进行定期复查,内容包括:
血液学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肿瘤标志物);
胸部CT或X线;
HCG水平监测;
家属需提醒患者按时复诊,避免随意停药或中断治疗。
六、家属的角色与自我调适
在护理绒癌肺转移患者的过程中,家属不仅是照护者,还是患者最重要的心理依靠。但长期照护也容易让家属出现“照护疲劳”。建议:
与其他家庭成员分担照护任务;
每天留出1小时属于自己的放松时间;
加入患者家属互助群,交流经验、情绪支持;
若出现失眠、焦虑、情绪低落等情况,不可忽视,应寻求专业心理帮助。
结语
绒癌肺转移期并非绝路,许多患者经过规范治疗仍可恢复健康。在这条艰难的抗癌路上,护理是一种有温度的力量。对于家属而言,科学照护、用心陪伴、不放弃希望,就是给予患者最坚实的后盾。
(姓名:刘攀攀;医院:河南省人民医院;科室:妇科二;职称:主管护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