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查看证书】
“医生,我才做完结石手术不到两年,这次又长出来了!”
这是泌尿外科门诊中常听到的一句话。泌尿系结石,不仅“长得快”,还特别爱“复发”,令人头疼不已。数据显示,约50%的结石患者在5年内会再次复发,有的甚至每年都要“清理一次石头”,身心俱疲。
很多人以为结石治好了就没事了,忽视了日常生活中的致石因素,结果成了“复发重灾区”。那么,泌尿系结石为何频繁复发?我们又该如何科学防范?本篇文章带你逐一解答。
一、泌尿系结石复发率为什么这么高?
泌尿系结石指的是尿液中一些矿物质(如钙、草酸、尿酸等)形成晶体,聚集成“石头”,可存在于肾脏、输尿管、膀胱或尿道。
虽然手术能去除已有结石,但若体内环境没有改善,结石仍会反复形成。以下几种因素,是复发的“罪魁祸首”:
1. 饮水不足,尿液浓缩
长时间不喝水或喝水太少,尿液浓度高,矿物质更易结晶。
2. 饮食不当
高盐、高蛋白、高草酸食物摄入过多(如腊肠、火锅、动物内脏、浓茶、巧克力)会增加结石形成风险。
3. 代谢异常
如高尿酸血症、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肾小管酸中毒等,导致尿液中结石成分浓度升高。
4. 结石未彻底清除
部分微小结石残留,或碎石术后残留结晶未排净,容易成为新结石的“种子”。
5. 解剖结构异常
如马蹄肾、肾盂输尿管连接梗阻、膀胱出口狭窄等,影响尿液排出,利于结晶沉积。
6. 感染性结石反复
尿路感染特别是细菌分解尿素后形成的磷酸镁铵结石,如果感染未控制,会反复复发。
二、这些人群更容易反复“长石头”
你是否属于泌尿系结石复发的高危人群?自查以下情况:
有结石病史(特别是肾结石或输尿管结石)
长期饮水不足或经常憋尿
饮食偏咸、喜欢高蛋白或甜食
有痛风、糖尿病、高尿酸等代谢性疾病
家族中有多人患过结石
工作久坐不动、排汗多但喝水少(如教师、司机、厨师)
若你“对号入座”了多项,日常防范结石复发更应提上日程。
三、泌尿系结石一旦复发,有哪些危害?
结石并非小问题,尤其反复发作后,会对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反复腰痛、血尿:影响生活质量,甚至影响睡眠和工作;
反复泌尿道感染:若结石造成尿液排出不畅,细菌易滋生;
肾积水、肾功能损伤:输尿管被结石堵住,尿液倒流回肾;
双肾受损,诱发尿毒症:长期结石阻塞导致不可逆肾衰;
心理焦虑、经济负担重:频繁做手术、住院、吃药,费用和痛苦不断增加。
因此,结石不能只“治标”,预防复发才是关键之道。
四、防复发的6大关键措施,医生建议这样做!
1. 每天喝足够的水,是最重要的一步!
建议每日饮水2~3升,尤其是运动多、出汗多的人。
判断是否喝够:看尿液颜色,清澈微黄为宜。
晨起、饭前、睡前、排尿后及时补水,避免尿液浓缩。
2. 调整饮食结构,远离“结石饮食雷区”
控盐:每天盐摄入量<5克,少吃咸菜、火锅底料、加工食品。
控草酸:菠菜、浓茶、坚果、巧克力、甜点要适量。
控高蛋白:动物内脏、红肉不宜过量,每天蛋白质适中即可。
增加膳食纤维:多吃绿叶蔬菜、粗粮、水果,促进代谢。
多补钙但别过量:补钙要配合维D,而不是盲目补钙片。
3. 保持良好排尿习惯,不憋尿
憋尿会让尿液停留太久,有利于晶体聚集;
建议每2~3小时排尿一次,夜间尽量也排一次。
4. 适量运动,避免久坐
久坐不动易使尿液淤积;
可选择跳绳、慢跑、快走等运动,有助于“抖落小结石”;
注意避免剧烈运动(如剧烈震动、剧烈跑跳),避免结石移动造成绞痛。
5. 控制体重,预防代谢紊乱
肥胖人群更易出现高尿酸、高钙尿症,是结石的“温床”;
建议控制BMI在正常范围,饮食合理+规律运动。
6. 定期检查、科学随访
建议有结石史者每年做一次泌尿系统B超;
必要时配合尿常规、血尿酸、血钙、尿钙等检查;
对代谢性结石患者,还应进行24小时尿液分析,制定个性化预防方案。
五、不同类型结石,防法略有差异!
结石类型 | 特点 | 重点防范措施 |
草酸钙结石 | 最常见类型 | 限制草酸食物,足量饮水 |
尿酸结石 | 与高尿酸、酸性尿有关 | 控肉类,控制嘌呤摄入,碱化尿液 |
磷酸镁铵结石 | 与尿路感染密切相关 | 控制感染,及时用药 |
胱氨酸结石 | 遗传代谢异常 | 医生指导下长期管理 |
结语
泌尿系结石就像“反复偷袭”的敌人,如果你只是每次痛了才治疗,那么它还会一遍又一遍找上门。真正的解决之道,是在无症状时就开始养成良好习惯。喝水、控盐、饮食清淡、规律排尿、定期体检——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恰恰是守住健康的关键。
(姓名:牛培元;医院:河南省人民医院;科室:肾内科;职称: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