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查看证书】
怀孕是一段充满期待与挑战的旅程,但这条路上并非总是一帆风顺。不少准妈妈在产检中被告知出现“肾积水”,顿时紧张万分:“这是肾出了问题吗?”“对宝宝有影响吗?”“需要住院治疗吗?”
其实,妊娠合并肾积水并不少见,大多数属于生理性变化,但也可能隐藏病理风险。正确认识这种情况,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科学护理,是保障母婴健康的关键。
今天,我们就来详细聊一聊妊娠合并肾积水的成因、风险、治疗方式以及护理重点,让每一位准妈妈都能安心备产。
一、妊娠合并肾积水是什么?
肾积水指的是肾脏内的尿液无法顺利排出,导致肾盂或肾盏扩张,像水袋一样鼓起来。孕期发生肾积水,大多数是由于子宫增大压迫输尿管所致。
根据统计,“在妊娠晚期,大多数孕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肾积水,尤其以右侧更为常见。”这主要是因为解剖结构差异,右侧输尿管更容易受到压迫。
妊娠期肾积水通常可以分为两种类型:
生理性肾积水:无明显症状,尿液排泄尚可,产后可自行缓解,不需特殊治疗;
病理性肾积水:伴随感染、结石、剧烈腰痛、尿频尿急等症状,需及时处理。
二、为什么怀孕容易导致肾积水?
孕期肾积水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
机械性压迫:随着胎儿长大,子宫逐渐增大,尤其在妊娠中晚期容易压迫输尿管,影响尿液排出;
激素变化:孕期黄体酮水平升高,会使输尿管平滑肌松弛,蠕动减慢,尿液流动变慢;
胎位影响:某些胎位(如右枕前位)更容易压迫右侧输尿管;
泌尿系统疾病:如孕前有输尿管狭窄、肾结石、感染等基础病,妊娠后更容易发生或加重肾积水。
三、妊娠期肾积水有什么危害?
轻度生理性肾积水通常不影响孕妇健康,但若积水严重或合并感染、结石等问题,则可能带来以下风险:
肾功能受损:长期积水可损伤肾组织,甚至引发肾功能衰竭;
尿路感染:尿液淤积容易滋生细菌,引发肾盂肾炎;
早产风险增加:感染、剧烈疼痛等刺激因素可能诱发宫缩;
胎儿宫内发育受限:重度感染或肾功能障碍,可能影响胎盘供血。
因此,孕期发现肾积水后,绝不能掉以轻心,应密切配合医生评估和随访。
四、妊娠合并肾积水的护理要点
科学护理在妊娠合并肾积水的管理中至关重要。以下是从饮食、生活方式、体位、监测等方面提出的护理建议:
1. 定期监测,密切随访
配合医生进行B超监测肾积水程度(轻度、中度、重度);
评估有无肾盂肾炎症状(如高热、寒战、腰痛);
检查尿常规、肾功能指标,早发现早处理。
2. 合理安排体位,有效缓解压迫
建议采取左侧卧位休息,有助于减轻子宫对右侧输尿管的压迫;
避免长时间仰卧或站立,减少盆腔血管充血与压迫;
适度活动,促进尿液排出。
3. 饮食清淡,保证水分摄入
保持每日1500~2000毫升的水分摄入,有助于稀释尿液、冲洗泌尿道;
饮食应避免辛辣刺激,减少泌尿系统负担;
如存在蛋白尿或肾功能减退,应由营养师指导限制蛋白质摄入。
4. 注意个人卫生,预防感染
每日清洗外阴,保持干爽;
如使用护垫应勤更换;
避免公共浴池、游泳池等易滋生细菌的场所;
若有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应立即就医排查尿路感染。
5. 缓解疼痛,安全用药
出现腰部不适时,可适当调整体位(如左侧卧位)以减轻输尿管受压。
避免盲目使用止痛药,必须在产科或泌尿科医生指导下用药;
对于合并严重感染者,医生可能酌情使用安全等级较高的抗生素。
6. 心理护理同样重要
很多孕妇一听“肾积水”就紧张焦虑,影响休息与饮食;
医护人员应耐心讲解病情,让患者明白绝大多数肾积水不会影响顺利分娩;
家属应给予更多理解与关怀,营造舒适的孕期环境。
五、出现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虽然大多数肾积水属于生理性,但以下情况应高度警惕并及时就医:
腰部剧烈疼痛、持续不缓解;
高热寒战,怀疑感染;
尿量明显减少,甚至无尿;
尿中出现血丝或脓液;
有早产先兆,如规律宫缩、阴道流液等。
及时处理病理性肾积水不仅能保护母体肾功能,还可降低对胎儿的影响。
六、产后肾积水会好吗?
大多数妊娠相关的肾积水在分娩后会随着子宫缩小、压迫解除而逐渐缓解。一般在产后6周内可自然恢复,无需特殊干预。
但对于合并输尿管狭窄、结石等结构异常者,产后肾积水可能恢复不全,需继续随访评估,必要时进行泌尿系统影像学检查,以判断是否需要进一步治疗。
结语
肾积水听起来可怕,但对于孕妇来说,它并不一定意味着严重的疾病。关键在于早发现、早监测、科学护理。大多数准妈妈只需保持良好生活习惯、定期产检,就能顺利度过孕期,迎来健康宝宝。愿每一位准妈妈都能以科学的态度面对孕期挑战,在医生和家人的陪伴下,安心等待新生命的到来。
(姓名:尹亚丽 ;医院:河南省人民医院;科室:产科二病区;职称:主管护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