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导航
热点:
当前位置:首页 > 卫生科普 > 正文
宝宝肚子鼓鼓的,是胀气还是肠绞痛?
时间:2025-07-09 15:14:29    来源:河南经济网    访问量:0

查看证书

  “宝宝肚子怎么这么鼓?”“一吃奶就哭闹不止,是不是哪里不舒服?”

  不少新手爸妈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小宝宝肚子看起来胀胀的,时不时发出“嗯嗯啊啊”的声音,哭得撕心裂肺还怎么都哄不好。很多家长一时间分不清是正常的胀气,还是让人头疼的肠绞痛(colic)。

  别急,宝宝不会说话,只能用哭来表达不适。作为家长,学会辨别宝宝“肚子不舒服”的类型,并采取科学应对措施,是养娃路上的一大课题。本文将详细讲解新生儿胀气与肠绞痛的区别、原因、表现和护理方法,帮助你更安心地照顾小宝宝。

  一、宝宝肚子胀鼓鼓,正常吗?

  对于新生儿和小婴儿来说,“肚子胀气”是很常见的现象,尤其在出生后的前三个月更为明显。

  这是因为:

  宝宝的消化系统尚未发育完全;

  吃奶时容易吞入空气;

  哭闹时也会摄入大量气体;

  一些食物或配方奶中的成分也可能引发产气反应。

  轻微的胀气通常随着排气、打嗝或排便就能缓解,家长不必过度担忧。但如果宝宝频繁哭闹,腹部鼓胀明显,伴随持续不适情绪,就要警惕是否为“肠绞痛”。

  二、什么是婴儿肠绞痛?

  婴儿肠绞痛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尤其在出生后2周至3个月内最为高发。

  它的典型特征被称为“333”规律:

  每天哭闹3小时以上,

  每周至少3天,

  持续超过3周。

  这些哭声尖锐、剧烈、难以安抚,通常在傍晚或夜间出现,宝宝会伴有:

  握拳、蹬腿、脸涨红;

  腹部紧绷,放屁频繁;

  一边吃奶一边哭;

  抱着也不太容易安抚。

  尽管肠绞痛让人心疼,但它并不会对宝宝健康造成长期影响,大多数在3~4个月后自然缓解。

  三、胀气 vs 肠绞痛,有什么区别?

指标 胀气(气胀) 肠绞痛
发生时间 随时可能发生,吃奶后较多 多见于傍晚、夜间
宝宝状态 哭闹但易安抚,打嗝、放屁后缓解 剧烈尖叫,持续哭泣,难安抚
腹部表现 鼓胀但柔软,可听到肠鸣音 腹部紧绷、偶有硬块感
持续时间 时间短,常自行缓解 常每天固定时间哭闹超3小时
其他表现 易打嗝、放屁,吃奶后更明显 拳头紧握、蹬腿、脸红、皱眉

  总结一句话:胀气是“轻微不适+偶尔哭”,肠绞痛是“剧烈疼痛+持续哭”。

  四、宝宝为什么会胀气或肠绞痛?

  1. 消化系统尚未成熟

  宝宝的胃肠道处于发育阶段,对乳糖、蛋白质等物质的分解能力较弱,易产生气体。

  2. 吃奶方式不当

  喂奶时姿势不对、奶嘴孔太大或太小、奶瓶中含空气过多等,都会让宝宝吞入大量空气。

  3. 食物敏感或乳糖不耐

  部分宝宝对牛奶蛋白、乳糖等敏感,可能会引发胃肠道不适,导致产气增多。

  4. 母乳饮食相关

  如果妈妈摄入过多产气食物(如豆类、洋葱、牛奶等),可能通过乳汁影响宝宝,引发肠道反应。

  5. 情绪紧张或神经调节紊乱

  有研究发现,肠绞痛可能与宝宝神经发育未成熟、肠道神经调节功能异常相关。

  五、如何缓解宝宝胀气和肠绞痛?

  1. 正确喂奶,减少吞气

  哺乳时角度:让宝宝头高于胃,避免奶液流得太快;

  控制奶嘴流速:选择适合月龄的奶嘴型号,防止宝宝吸得太急;

  避免哭着吃奶:先安抚情绪再喂奶,以免吞入更多空气。

  2. 每次喂奶后都“拍嗝”

  让宝宝头靠在大人肩膀上,用手掌轻拍背部,帮助排出胃中气体,减少胃胀。

  3. 做腹部按摩和“排气操”

  用手顺时针轻柔按摩宝宝腹部,有助肠道蠕动;

  双腿屈曲做“蹬自行车”动作,有助排气排便。

  4. 尝试“抱球姿”安抚法

  将宝宝面朝下趴在家长手臂上(头略高),轻轻拍背或晃动,有助缓解肚子胀。

  5. 注意妈妈饮食(母乳喂养者)

  可尝试暂停摄入牛奶、豆类、洋葱等高产气或可能致敏的食物,观察宝宝是否好转。

  6. 温敷肚子

  用暖水袋包毛巾轻敷宝宝小肚子(注意温度),有助缓解肠道痉挛。

  六、需要就医的信号有哪些?

  虽然大多数胀气和肠绞痛无需特殊治疗,但当出现以下情况时,应及时带宝宝就医:

  吐奶呈喷射状,或伴有胆汁(绿色);

  持续高热、频繁呕吐;

  腹部胀得发硬,触摸有明显不适或哭闹;

  排便异常,数天未排便或便血;

  哭闹持续超4小时,完全无法安抚。

  七、肠绞痛和胀气会影响发育吗?

  大多数情况下,不会!

  肠绞痛虽然让人心力交瘁,但它不影响宝宝的智力发育,也不会造成肠道疾病。

  胀气也是一种生理性适应过程,随着宝宝肠胃功能逐步发育成熟,症状会自然缓解。

  八、给家长的建议:不焦虑、会应对

  看到宝宝哭闹,很多家长会产生自责、焦虑甚至崩溃情绪,但请记住:

  肠绞痛不是你的错;

  大多数宝宝在3~4个月后自然好转;

  有时,最好的“治疗”是耐心和陪伴。

  如果你已经排查了安全问题、尝试过各种方法,仍然觉得力不从心,请及时向儿科医生、育儿咨询师求助,不要独自扛下。

  结语

  宝宝不会说话,但他们用身体在传达信息。当你发现宝宝肚子鼓鼓的,别急着担心是否“大问题”,先判断是胀气还是肠绞痛,再对症处理。也请相信自己——再新的爸妈,也能通过学习与观察,成为宝宝最懂的守护者。

  (姓名:栗文娟;医院:郑州人民医院;科室:新生儿科;职称:主治医师)

编辑:张茜
中原经济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 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原经济网—河南经济报、中原经济网的稿件,版权均属于河南经济报社,未经河南经济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原经济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Copyright © 1987-2025 河南经济报社 河南经济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原第一权威经济门户
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报社办公室电话:0371-53306911
报纸广告热线:0371-53306913 53306918 报纸发行热线:0371-53306915
《河南经济报》国内统一刊号:CN41-0066   邮发代号:35-92
豫ICP备2023003560号
  技术支持: 河南经济报社网络部  法律顾问:北京市盈科(郑州)律师事务所 何拥军 谷亚娟 白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