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查看证书】
“宝宝肚子怎么这么鼓?”“一吃奶就哭闹不止,是不是哪里不舒服?”
不少新手爸妈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小宝宝肚子看起来胀胀的,时不时发出“嗯嗯啊啊”的声音,哭得撕心裂肺还怎么都哄不好。很多家长一时间分不清是正常的胀气,还是让人头疼的肠绞痛(colic)。
别急,宝宝不会说话,只能用哭来表达不适。作为家长,学会辨别宝宝“肚子不舒服”的类型,并采取科学应对措施,是养娃路上的一大课题。本文将详细讲解新生儿胀气与肠绞痛的区别、原因、表现和护理方法,帮助你更安心地照顾小宝宝。
一、宝宝肚子胀鼓鼓,正常吗?
对于新生儿和小婴儿来说,“肚子胀气”是很常见的现象,尤其在出生后的前三个月更为明显。
这是因为:
宝宝的消化系统尚未发育完全;
吃奶时容易吞入空气;
哭闹时也会摄入大量气体;
一些食物或配方奶中的成分也可能引发产气反应。
轻微的胀气通常随着排气、打嗝或排便就能缓解,家长不必过度担忧。但如果宝宝频繁哭闹,腹部鼓胀明显,伴随持续不适情绪,就要警惕是否为“肠绞痛”。
二、什么是婴儿肠绞痛?
婴儿肠绞痛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尤其在出生后2周至3个月内最为高发。
它的典型特征被称为“333”规律:
每天哭闹3小时以上,
每周至少3天,
持续超过3周。
这些哭声尖锐、剧烈、难以安抚,通常在傍晚或夜间出现,宝宝会伴有:
握拳、蹬腿、脸涨红;
腹部紧绷,放屁频繁;
一边吃奶一边哭;
抱着也不太容易安抚。
尽管肠绞痛让人心疼,但它并不会对宝宝健康造成长期影响,大多数在3~4个月后自然缓解。
三、胀气 vs 肠绞痛,有什么区别?
指标 | 胀气(气胀) | 肠绞痛 |
发生时间 | 随时可能发生,吃奶后较多 | 多见于傍晚、夜间 |
宝宝状态 | 哭闹但易安抚,打嗝、放屁后缓解 | 剧烈尖叫,持续哭泣,难安抚 |
腹部表现 | 鼓胀但柔软,可听到肠鸣音 | 腹部紧绷、偶有硬块感 |
持续时间 | 时间短,常自行缓解 | 常每天固定时间哭闹超3小时 |
其他表现 | 易打嗝、放屁,吃奶后更明显 | 拳头紧握、蹬腿、脸红、皱眉 |
总结一句话:胀气是“轻微不适+偶尔哭”,肠绞痛是“剧烈疼痛+持续哭”。
四、宝宝为什么会胀气或肠绞痛?
1. 消化系统尚未成熟
宝宝的胃肠道处于发育阶段,对乳糖、蛋白质等物质的分解能力较弱,易产生气体。
2. 吃奶方式不当
喂奶时姿势不对、奶嘴孔太大或太小、奶瓶中含空气过多等,都会让宝宝吞入大量空气。
3. 食物敏感或乳糖不耐
部分宝宝对牛奶蛋白、乳糖等敏感,可能会引发胃肠道不适,导致产气增多。
4. 母乳饮食相关
如果妈妈摄入过多产气食物(如豆类、洋葱、牛奶等),可能通过乳汁影响宝宝,引发肠道反应。
5. 情绪紧张或神经调节紊乱
有研究发现,肠绞痛可能与宝宝神经发育未成熟、肠道神经调节功能异常相关。
五、如何缓解宝宝胀气和肠绞痛?
1. 正确喂奶,减少吞气
哺乳时角度:让宝宝头高于胃,避免奶液流得太快;
控制奶嘴流速:选择适合月龄的奶嘴型号,防止宝宝吸得太急;
避免哭着吃奶:先安抚情绪再喂奶,以免吞入更多空气。
2. 每次喂奶后都“拍嗝”
让宝宝头靠在大人肩膀上,用手掌轻拍背部,帮助排出胃中气体,减少胃胀。
3. 做腹部按摩和“排气操”
用手顺时针轻柔按摩宝宝腹部,有助肠道蠕动;
双腿屈曲做“蹬自行车”动作,有助排气排便。
4. 尝试“抱球姿”安抚法
将宝宝面朝下趴在家长手臂上(头略高),轻轻拍背或晃动,有助缓解肚子胀。
5. 注意妈妈饮食(母乳喂养者)
可尝试暂停摄入牛奶、豆类、洋葱等高产气或可能致敏的食物,观察宝宝是否好转。
6. 温敷肚子
用暖水袋包毛巾轻敷宝宝小肚子(注意温度),有助缓解肠道痉挛。
六、需要就医的信号有哪些?
虽然大多数胀气和肠绞痛无需特殊治疗,但当出现以下情况时,应及时带宝宝就医:
吐奶呈喷射状,或伴有胆汁(绿色);
持续高热、频繁呕吐;
腹部胀得发硬,触摸有明显不适或哭闹;
排便异常,数天未排便或便血;
哭闹持续超4小时,完全无法安抚。
七、肠绞痛和胀气会影响发育吗?
大多数情况下,不会!
肠绞痛虽然让人心力交瘁,但它不影响宝宝的智力发育,也不会造成肠道疾病。
胀气也是一种生理性适应过程,随着宝宝肠胃功能逐步发育成熟,症状会自然缓解。
八、给家长的建议:不焦虑、会应对
看到宝宝哭闹,很多家长会产生自责、焦虑甚至崩溃情绪,但请记住:
肠绞痛不是你的错;
大多数宝宝在3~4个月后自然好转;
有时,最好的“治疗”是耐心和陪伴。
如果你已经排查了安全问题、尝试过各种方法,仍然觉得力不从心,请及时向儿科医生、育儿咨询师求助,不要独自扛下。
结语
宝宝不会说话,但他们用身体在传达信息。当你发现宝宝肚子鼓鼓的,别急着担心是否“大问题”,先判断是胀气还是肠绞痛,再对症处理。也请相信自己——再新的爸妈,也能通过学习与观察,成为宝宝最懂的守护者。
(姓名:栗文娟;医院:郑州人民医院;科室:新生儿科;职称: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