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查看证书】
现代人生活节奏快,久坐、久站、缺乏运动成了常态,很多人都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腰酸、背痛、腿麻、走路不稳……尤其是中老年人和办公室白领,腰腿痛反复发作、久治不愈,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很多人以为是“着凉”了或者“年纪大了”,却忽视了身体真正发出的信号——椎间盘在“报警”!
一、什么是椎间盘?它为什么会出问题?
人的脊柱由多个椎骨组成,每两个椎骨之间都有一个椎间盘,就像“减震垫”一样,起到缓冲、支撑、连接和稳定的作用。每个椎间盘由外层坚韧的纤维环和内层胶状的髓核构成。
正常状态下,椎间盘柔软、有弹性,但随着年龄增长、劳损累积、姿势不良,椎间盘开始退变、破裂甚至突出,进而压迫神经,导致腰腿痛、麻木甚至瘫痪。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腰椎间盘突出症”。
二、腰椎间盘突出的高危人群有哪些?
腰椎间盘突出并不是老年人的“专属病”,以下人群都容易“中招”:
长期久坐者:如上班族、司机,坐姿不正易导致腰椎压力增大;
体力劳动者:反复弯腰搬重物,损伤腰部;
肥胖人群:体重越大,脊柱压力越高;
姿势不当者:驼背、翘腿、长时间低头看手机;
长期缺乏锻炼者:肌肉松弛无法稳定脊柱,易诱发退变;
有腰椎外伤史者:如摔伤、扭伤等。
尤其是30~50岁的人群,处于体力劳动频繁和椎间盘开始退变的交汇期,是发病高峰。
三、腰椎间盘突出的典型症状有哪些?
腰痛:最常见的首发症状,通常为钝痛或酸胀感,咳嗽、打喷嚏时加重;
腿痛:坐骨神经痛最常见,表现为从腰部放射到大腿、膝盖甚至脚底的放射性疼痛;
麻木感:下肢某一区域感觉迟钝、刺痛;
力量减弱:腿部无力、易跌倒、不能抬脚;
行走困难:走几步就疼痛加重,需休息;
严重者:可能出现大小便障碍、马尾神经综合征,需紧急处理。
四、如何诊断腰椎间盘突出?
出现上述症状时,不可自行用药拖延,应及时就医。常用检查手段包括:
体格检查:医生通过按压、抬腿试验判断受压神经;
影像学检查:如X光、CT、MRI等,其中MRI能清晰显示椎间盘突出部位和神经受压程度,是最常用的检查方式。
五、治疗方式有哪些?一定要手术吗?
治疗方式分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类,具体选择需结合病情严重程度、神经受压情况等判断。
1. 保守治疗(适用于大部分患者):
休息与姿势矫正:避免久坐、久站,建议睡硬板床;
口服药物:非甾体抗炎药、神经营养药等;
理疗方法:热敷、牵引、超声波治疗、中频电疗;
中医推拿:配合针灸、拔罐、推拿等缓解症状;
康复训练:如“麦肯基运动”“小燕飞”“核心肌群训练”等增强腰背肌,改善支撑力。
注意:推拿只能作为辅助,突出的椎间盘不能“推回去”,切勿迷信广告宣传。
2. 手术治疗(适用于严重神经受压、保守无效者):
微创椎间孔镜手术:创伤小,恢复快;
开放性减压手术:适用于严重椎管狭窄者;
人工椎间盘置换或融合术:重度退变者可考虑。
医生会根据影像资料及症状判断是否需要手术,不必谈“刀”色变。
六、如何预防腰椎间盘突出反复发作?
即使经过治疗,如果不改变不良生活习惯,腰椎问题还会“卷土重来”。日常生活中,做好以下几点非常关键:
1. 保持正确姿势
站立:挺胸收腹,双腿平衡用力;
坐姿:腰背挺直,双脚平放;
睡觉:建议仰卧或侧卧,选择支撑性好的床垫。
2. 避免弯腰搬重物
尽量屈膝下蹲,利用腿部力量起身,避免腰部突然用力。
3. 控制体重
减少腰椎负担,避免加速退变。
4. 规律锻炼
建议每日适当进行腰背肌训练;
慢跑、游泳、快走等有氧运动可增强体质;
避免剧烈运动如跳绳、搬重物、长时间骑车等。
5. 注意保暖,防止受寒
寒冷会加重肌肉紧张、血液循环不畅,易诱发疼痛。
七、常见误区,你中招了吗?
1. “按摩能把椎间盘推回去”?
椎间盘是软骨结构,无法靠外力“推回”,不当推拿反而可能加重病情。
2.不痛就不用治疗”?
有些突出的椎间盘可能暂时无明显症状,但依然在压迫神经,需定期随访。
3.吃补药能补骨补腰”?
滥用补品无助于椎间盘恢复,重在功能锻炼与生活干预。
结语
腰腿痛不是小事,更不是“年纪大”后的正常现象。它可能是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特别是椎间盘出现问题时,一定要引起重视。科学认识腰椎间盘突出,合理治疗、规范康复、预防复发,才能真正实现“挺直腰杆走天下”。记住:不是你老了,是你的腰“累”了。别让忽视,成为你健康路上的绊脚石!
(作者:何永力;单位:夏邑县人民医院;科室:急诊外科;职称:副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