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查看证书】
“我在洗澡时摸到一个小硬块,不知道是不是乳腺癌?”
“乳腺结节是不是都需要手术?”
“如何区分乳腺纤维腺瘤和乳腺癌?”
乳腺是女性最重要的身体器官之一,但也是肿块高发区。据统计,近70%的育龄女性在一生中会摸到乳房包块。其中大部分是良性的,比如乳腺增生、囊肿、纤维腺瘤等,但也有少数是恶性的乳腺癌。
关键在于如何早期识别、及时就诊,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本篇文章将为您详细介绍乳房包块的自我检查方法,帮助您辨别常见良性肿块与恶性征象,掌握乳腺健康的第一道防线。
一、乳房包块有哪些可能性?
乳腺肿块可分为良性和恶性两大类。
1.常见良性包块:
类型 | 特征 |
乳腺纤维腺瘤 | 年轻女性常见,圆形光滑、边界清楚、可推动,生长缓慢 |
乳腺囊肿 | 中年女性多见,囊性、波动感、可能触痛,与月经周期相关 |
乳腺导管扩张或乳头状瘤 | 可能伴乳头溢液,触及小肿块或不规则管样结构 |
乳腺增生结节 | 多发、分散、边界不清晰,常见于经前疼痛 |
类型 | 特征 |
浸润性导管癌 | 最常见类型,质硬、边界不清、活动度差、可粘连皮肤 |
小叶癌 | 位置深,早期不易摸到,可能双侧多发 |
炎性乳腺癌 | 局部红肿热痛,皮肤呈“橘皮样”,进展迅速 |
温馨提示:良性不代表永远安全,部分肿块可能发展或癌变,需定期复查。
二、自我检查:乳房健康的第一道“筛查线”
每位女性都应掌握乳房自检技巧,建议从20岁起每月检查一次。最佳时间为月经结束后3~7天,此时乳腺最柔软,便于发现异常。
步骤一:对镜观察
站在镜前,挺胸放松,双臂自然下垂,观察双侧乳房:
大小、形状是否对称
是否出现皮肤凹陷、红肿、橘皮样变化
乳头有无内陷、偏移或异常溢液
变换姿势(双手上举、叉腰)重复观察,增加对皮肤和乳头的观察角度。
步骤二:手触检查
分为站立检查和卧位检查两个步骤:
方法一:站立或淋浴时检查
用右手指腹检查左乳,以螺旋状或放射状方式逐步触诊整个乳房
然后用左手检查右乳
不要用指尖掐捏,而是用手掌指腹按压,感受包块质地、活动性、压痛等
方法二:仰卧检查(更准确)
仰卧,肩下垫毛巾或小枕头,使乳房充分展开
与站立同样方式触摸检查,尤其注意乳房外上象限(腋下方向),是乳腺癌的高发区域
同时检查腋窝、锁骨上下有无肿块或淋巴结肿大
步骤三:乳头检查
用手轻轻挤压乳头,观察是否有分泌物溢出
若分泌物为血性、咖啡色或持续性,应立即就诊
三、良性 VS 恶性包块:六个关键点快速辨别
特征 | 良性肿块 | 恶性肿块 |
边界 | 清晰、规则 | 模糊、不规则 |
活动度 | 容易推动 | 固定、不易推动 |
硬度 | 中等、弹性 | 坚硬如石块 |
数量 | 多发、对称 | 单发、偏侧 |
生长速度 | 缓慢 | 快速增大 |
伴随症状 | 有时伴随疼痛 | 常无痛,或伴皮肤改变、溢液、腋窝肿块 |
提示:早期乳腺癌可能无任何症状,仅靠手摸无法完全判断,建议结合影像检查进一步筛查。
四、发现乳房包块后怎么办?
发现可疑包块时,不要恐慌,也不要等待“它自己消失”,应及时就医,由专业医生评估处理:
1. 乳腺彩超
年轻女性首选检查方式,判断包块性质、形态、边界、血流等
有BI-RADS等级(从1到6),3级以上建议进一步评估
2. 钼靶X线(乳腺钼靶)
多用于40岁以上女性,适合检测钙化灶和结构扭曲
钙化分布形态可提示良恶性
3. 穿刺活检
对于BI-RADS 4级以上或可疑结节,医生会建议做细针穿刺或粗针活检
病理检查是判定肿瘤性质的“金标准”
五、哪些人群是乳腺癌高危人群?
以下女性建议定期进行乳腺专业筛查,包括超声+钼靶:
年龄≥40岁
有乳腺癌家族史(尤其是母女、姐妹)
有BRCA1/2等致癌基因突变
初潮早(<12岁)或绝经晚(>55岁)
未婚未育、晚育、长期不哺乳
长期口服激素或避孕药
有乳腺不典型增生史
六、如何日常维护乳腺健康?
保持规律作息,避免长期熬夜
少吃高脂、高糖食物,适当控制体重
减少压力,学会情绪管理
避免滥用含激素类药物和保健品
定期乳腺检查:超声+钼靶是组合筛查利器
结语
乳房包块≠乳腺癌,但每一个被发现的结节,都应该被认真对待。自检+影像筛查+医生评估是乳腺健康的“金三角”,可以极大提高乳腺癌的早期发现率,从而获得最佳治疗机会。
很多乳腺癌患者回忆时都会说:“早知道自己早点去医院查查就好了。”——别让这样的遗憾发生在你我身上。
(姓名:邱晓晴;医院: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科室:乳腺外科;职称:主管护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