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导航
热点:
当前位置:首页 > 卫生科普 > 正文
儿童发育迟缓莫轻视,中医护理要抓住关键期
时间:2025-07-28 15:12:47    来源:河南经济网    访问量:0

查看证书

  在宝宝成长的道路上,父母们最关注的莫过于孩子是否“跟得上节奏”:几个月会抬头?什么时候会翻身、坐立、说话?但有一类孩子,总是比同龄人“慢半拍”——这可能就是儿童发育迟缓的信号。许多家长一开始并未重视,误以为“晚开窍”“以后会追上”,直到错过干预的黄金期。本文将从医学与中医护理两个角度,深入探讨发育迟缓的识别与调护,为家长和护理人员提供科学的参考。

  一、什么是儿童发育迟缓?

  儿童发育迟缓是指婴幼儿在语言、运动、认知、社交或情绪等某一个或多个方面的发展明显落后于同龄儿童,且持续一定时间的一种发育障碍状态。

  常见类型包括:

  运动发育迟缓:如抬头晚、翻身慢、不会爬、站不稳等。

  语言发育迟缓:如不会发音、语句简单、理解能力差等。

  认知发育迟缓:如注意力不集中、学习能力差、不会模仿。

  社会交往迟缓:如对人漠不关心、不喜欢与他人互动等。

  多数家长对语言和运动的迟缓比较敏感,而忽略了社交和认知方面的异常,特别是轻微的发育迟缓,更容易被忽视。

  二、为何早期识别与干预如此重要?

  儿童大脑的神经系统在3岁前发育迅速,神经可塑性强,这一阶段被称为“关键期”。如果在这个阶段及时发现发育迟缓并进行干预,效果远优于之后补救。

  研究显示:发育迟缓若不及时干预,可能进一步演变为智力障碍、自闭症谱系障碍、学习困难等长期问题,甚至影响孩子一生的社交和就业能力。

  三、中医怎么看儿童发育迟缓?

  中医理论认为,儿童为“稚阴稚阳之体”,脏腑娇嫩、气血未充,生长发育全赖“先天之精”与“后天之养”。

  常见中医病因分析如下:

  先天不足:如孕期营养不良、早产、难产等,导致肾精不足,脑髓发育不良。

  脾胃虚弱:脾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小儿脾常不足,饮食失调、喂养不当易致营养吸收差,影响身体与大脑发育。

  心神失养:心藏神,主神志。情绪刺激、家庭环境紧张等,可能导致神明不清、学习困难。

  痰湿阻窍:脾虚生痰,痰湿蒙蔽清窍,表现为反应迟钝、语言不清、动作笨拙等。

  因此,中医护理发育迟缓儿童不仅关注身体成长,更重视“调脏腑、养神志”。

  四、中医护理策略:抓住“关键期”的调护之道

  (一)、调脾补肾,培本固元

  中药调理:常用方如《启聪汤》《益智汤》《健脾开窍丸》等,依据个体体质辨证施治。药物多以健脾补肾、益气开窍为主。

  推拿按摩:推拿手法温和,适合儿童,常用手法包括推脾经、揉腹、捏脊等。能调和脏腑、促进经络通畅。

  食疗支持:饮食以健脾益智为原则。推荐山药、莲子、核桃、龙眼肉、猪脑、黄豆等食材。

  (二)、情志护理,养心安神

  儿童对环境变化敏感。发育迟缓儿童可能因自卑、沟通困难而产生焦虑、退缩行为。护理人员和家长应:

  多鼓励、少批评,帮助孩子建立自信。

  创造温馨、安静、规律的生活环境,避免惊吓和情绪波动。

  鼓励与同龄儿童互动,提升社交能力。

  (三)、日常训练与游戏相结合

  语言训练:与孩子对话、讲故事、唱儿歌,训练听觉与发音。

  动作协调训练:如搭积木、跳绳、穿珠子等,锻炼精细动作和大运动功能。

  认知训练:图卡识别、颜色分类、数字认知游戏,提高理解与表达能力。

  特别强调循序渐进、因材施教,不强迫、不焦躁。

  五、中西医结合,优势互补

  西医在诊断方面更为精准,如通过神经发育评估量表、脑电图、MRI等辅助检查,能识别是否存在脑器质性病变。康复训练也更规范、系统,如语言康复、作业疗法、感觉统合训练等。

  中医则擅长辨证调理,强调整体与个体差异,对轻中度发育迟缓有良好辅助作用,且方法温和、安全。

  临床建议两者结合,取长补短,提升康复效率。

  六、家长常见误区提醒

  “别人家孩子也说话晚,不急”:不同孩子发展节奏不同,但若明显落后,千万不要一拖再拖。

  迷信“贵补”“灵药”:不经医生辨证用药,可能加重病情。中药调理应遵医嘱。

  忽视陪伴与训练:康复不仅靠机构训练,日常家庭的陪伴与互动更关键。

  结语

  儿童发育迟缓不是“不聪明”,而是发育节奏慢了一步。只要科学识别、早期干预,配合中医护理的调养与心理支持,许多孩子都可以迎头赶上,拥有健康快乐的童年。守护孩子的成长,既要看得见,也要“看得早”。别让“等等看”的心态,错过了他们追赶发育的黄金机会。

  (姓名:张航;医院: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科室:儿童康复医学科;职称:初级治疗师)

编辑:张茜
中原经济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 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原经济网—河南经济报、中原经济网的稿件,版权均属于河南经济报社,未经河南经济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原经济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Copyright © 1987-2025 河南经济报社 河南经济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原第一权威经济门户
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报社办公室电话:0371-53306911
报纸广告热线:0371-53306913 53306918 报纸发行热线:0371-53306915
《河南经济报》国内统一刊号:CN41-0066   邮发代号:35-92
豫ICP备2023003560号
  技术支持: 河南经济报社网络部  法律顾问:北京市盈科(郑州)律师事务所 何拥军 谷亚娟 白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