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癫痫,是一种反复发作的慢性脑部疾病,俗称“羊癫疯”“羊角风”。它并不罕见,全球约有5000万名癫痫患者,仅我国就超过900万。但即便如此,公众对癫痫的了解仍非常有限,尤其在癫痫发作时的护理方式上,很多人仍存在严重误区,轻则延误病情,重则酿成伤害。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癫痫发作时最常见的护理误区,你踩中几个?又该怎么做,才能真正科学护理、正确应对癫痫发作?
一、癫痫护理的核心目标是什么?
在谈误区之前,我们要明确一个核心问题:癫痫护理是为了什么?
癫痫护理并不能阻止发作本身,但它的目标是:
1.保障患者发作时的安全
2.减少并发伤害(如咬伤、摔伤、窒息等)
3.给予心理支持与社会接纳
4.规范用药、预防复发
因此,护理并不是“看着不动”或“慌乱应对”那么简单,而是科学判断、冷静处理与长期陪伴的结合。
二、你是否踩中了这些癫痫护理误区?
误区一:发作时掰开嘴巴防止咬舌
这是最常见、也是最危险的误区之一。很多人第一反应是“快塞个勺子进去”,但这样做往往适得其反:
1.强行掰嘴会造成牙齿断裂、口腔撕裂伤
2.手指被咬住可能导致严重软组织损伤
3.塞入异物可能造成窒息或误吸
正确做法:
1.不要试图掰开患者嘴巴
2.发作时让其侧卧位,有助于唾液和呕吐物排出,避免误吸
3.发作前有预兆时可在患者口中放软物(如卷好的纱布),但一旦发作开始立即放手
误区二:抓住患者身体控制抽搐
很多家属看到患者抽搐剧烈,会急于“按住”身体,防止跌倒或伤害自己。其实这样做很危险:
1.会导致关节脱位、肌肉拉伤
2.干扰癫痫自然发作过程,反而加剧脑损伤
3.可能造成护理者与患者双向受伤
正确做法:
1.清除周围障碍物,如桌角、硬物,防止撞伤
2.不阻止抽搐,让其自然发作完毕
3.在头部下垫柔软衣物,保护脑部避免撞击
误区三:癫痫发作要立即送医院
癫痫发作虽然看起来吓人,但大多数发作在1-3分钟内自行停止,并不需要每次都送医。
应送医的情况包括:
1.发作时间超过5分钟未缓解
2.连续发作、意识始终未恢复
3.首次癫痫发作,或病情发生明显变化
4.发作中出现严重外伤、窒息、蓝紫发绀等紧急情况
正确做法:
1.保持冷静,记录发作时间和表现
2.发作后不要急于摇晃或叫醒患者,应给予安静环境,等其自然苏醒
3.若情况特殊,再考虑联系120急救
误区四:癫痫发作后可以立即喝水或进食
不少人看到患者“醒过来”,急于让其喝水、吃糖,补充体力。但这是非常不安全的:
1.癫痫发作后往往伴随意识模糊、吞咽反射减弱
2.此时进食容易引发呛咳、误吸、窒息
正确做法:
1.让患者完全清醒后再进食
2.可先试小口水,确认吞咽无异常再考虑进食
3.若出现恶心、疲劳、头痛等,应给予适当休息,必要时就医
误区五:癫痫不能运动、不能工作,生活必须隔离
这是社会上最伤人的误区,许多癫痫患者因为这个误解被排斥、歧视,生活自信心遭受打击。
事实上:
1.控制良好的癫痫患者可以照常上班、上学、结婚、生子
2.合理安排运动(如散步、慢跑、瑜伽)对癫痫控制和心理健康都有益
3.关键在于规范用药、规律作息、避免诱发因素
4.护理人员和家属的鼓励,是患者重拾自信、融入社会的重要力量。
三、家庭护理中,细节决定康复
除了急性发作处理,日常护理更是长期“战斗”。以下是几个值得注意的护理要点:
1. 规律服药,不擅自停药
抗癫痫药物必须定时、足量服用
忘记服药要尽快补服,不可一次性吃“双倍”
切忌因“近期没发作”就私自停药,应在医生指导下逐渐减量
2. 避免诱因,生活规律
保证充足睡眠,熬夜极易诱发癫痫
避免强光闪烁、长时间玩手机、情绪剧烈波动
女性在经期、孕期癫痫风险增加,需特殊护理安排
3. 关注心理支持,远离标签
鼓励患者参加正常社交活动
不要用“怕再发作”限制患者所有生活选择
向身边人科普癫痫常识,营造理解、尊重的环境
结语
癫痫虽不能完全治愈,但通过科学的治疗和护理,大多数患者可以像正常人一样生活。而护理的价值,远不止是“在发作时抢救”,更体现在日常的细致关怀与心理支持中。真正危险的不是癫痫,而是无知与误解。摒弃护理误区,用科学和爱心陪伴癫痫患者走得更远、更好。
(医院: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姓名:王甜;科室:神经外科一病区;职称:主管护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