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查看证书】
“医生,我手臂上这根‘线’要带回家?那我还怎么洗澡?还能做家务吗?”
当医生护士告诉你“可以出院回家了”,你可能松了一口气,但看着手臂上那根细细的PICC导管,心里又不免打鼓:“这玩意儿在身上,我真的能正常生活吗?”
别担心!这根“线”虽然小,却是治疗的大帮手。只要掌握了正确的护理方法,就能有效降低并发症风险,提升居家带管的安全性与舒适度。今天这篇文章就来详细讲讲,出院后带着PICC导管,居家护理到底该怎么做。
一、什么是PICC导管?为啥要“带线回家”?
PICC是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的简称,常用于需要长期静脉输液、化疗、抗生素治疗、肠外营养等治疗的患者。
它的优点包括:
避免反复穿刺,减轻患者痛苦;
输液速度快,适用于高渗药物,药物刺激性小;
留置时间长,可持续使用数周至数月,适合长期治疗患者;
但也需注意以下问题:
置管同侧手臂可能出现肿胀、压痛,甚至影响活动;
管腔堵塞、感染、导管移位等并发症也需警惕;
日常护理需严格规范,防止并发症发生。
因此,很多患者在医院完成初期治疗后,会被允许“带管出院”,但也要在医护人员指导下,定期维护、观察异常变化,保障用管安全。
二、带“线”回家后,能不能正常生活?
很多人最担心的就是:我还能干嘛?怎么洗澡?会不会感染?
别急,我们一项项说清楚。
1. 日常活动能做什么?
可以做:
用置管侧(有导管的那一侧)手臂进行一些轻便活动:如煮饭、洗碗、扫地;
做些柔和运动:握拳、伸展、散步、瑜伽、太极等,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预防静脉血栓;
健康的生活方式配合治疗更有效。
不可以做:
拎重物、抱小孩、搬东西等大幅度或用力动作;
使用置管侧手臂提≥5公斤的物品;
做剧烈运动或高风险动作(如打球、健身、舞蹈等)。
小贴士:
如需外出,请戴上袖套或防护臂套,防止导管被外物钩扯。
2. 洗澡可以吗?怎么操作?
PICC导管穿刺部位必须保持干燥清洁,这也是预防感染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可以淋浴,但要注意:
使用保鲜膜或专用防水护套包裹穿刺部位;
包裹时注意:贴膜边缘应离接口处3-5cm以上;
洗完后取下防护材料,观察是否潮湿,如有潮湿,及时更换敷料。
不可以泡澡或盆浴!
泡澡、水疗、游泳等容易让水进入伤口区域,大大增加感染风险,要严格避免。
3. 穿衣睡觉有讲究?当然有!
穿衣:
穿衣时应先穿置管侧的衣袖,再穿健侧,这样有助于保护导管;
不要穿袖口紧、质地硬、容易摩擦的衣服,以免导管被拉扯或刮伤皮肤。
睡觉:
最好采用健侧卧位或仰卧,避免压到导管;
如果睡觉容易翻身,可以在置管侧手臂下垫一个柔软靠垫;
注意导管不要在夜间被身体压到或绞住。
三、日常护理这几点必须牢记!
PICC导管不是“装上就完事”,日常护理直接关系到导管使用寿命与安全性。
1. 每天观察穿刺部位
重点看:
有无红肿、渗液、渗血、发热、疼痛;
导管有没有打折、扭曲、滑出、松动;
敷料是否完整,贴膜是否翘边。
发现问题要及时就医或联系专业护士处理。
2. 保持清洁干燥
可以用清水清洁穿刺部位周围皮肤;
不要使用酒精、碘酒等刺激性强的消毒液;
贴膜不要轻易撕开,保持完整。
3. 定期更换敷料与冲管
医院会告诉你大约多久回院或上门护理更换一次敷料(通常每周1次);
按医嘱定期冲管,防止堵管;
回家护理通常需专业护士操作,千万不要自己擅自拔管或换敷料。
4. 警惕异常症状,早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请立即就医:
明显发热(超过38℃);
置管部位明显红肿、剧痛;
导管滑脱、外露长度变化;
输液困难或局部渗液;
感觉头晕、寒战、心悸等全身反应。
四、家属的配合也很重要
PICC导管护理不仅仅是患者一个人的事,家属的支持与配合至关重要:
协助穿脱衣物、洗澡时帮助保护导管;
提醒定期复诊、记录异常症状;
学习基础护理知识,一旦出现问题能第一时间处理或联系专业人员。
结语
带着“线”回家,不是负担,而是治疗与生活之间的桥梁。只要你掌握了正确的护理方式,PICC导管不会影响生活质量,反而可以让治疗更加安全高效,提升连续治疗的便利性与舒适度。
(姓名:张雪姣 高茹 赵晓倩;医院: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科室:耳鼻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