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查看证书】
“医生,我最近体检查出来有个子宫肌瘤,但我也没感觉哪里不舒服,是不是就不用管了?”
这大概是很多女性发现自己“患有子宫肌瘤”时的第一反应。毕竟,很多人一听到“肿瘤”二字就会紧张,而再听到“良性”后又立刻松了口气。确实,子宫肌瘤几乎所有都是良性的,但是否可以因此忽视它的存在呢?
今天我们就来深入聊聊这个熟悉又陌生的妇科问题。
一、子宫肌瘤到底是什么?
子宫肌瘤,顾名思义,就是长在子宫上的一种良性“瘤子”。它的本质是子宫平滑肌细胞增生所形成的良性肿块。根据发生部位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肌壁间肌瘤:最常见,长在子宫肌层内部;
黏膜下肌瘤:向子宫腔内生长,容易引起月经异常;
浆膜下肌瘤:向子宫外突起,常伴有压迫症状;
子宫颈肌瘤:相对少见,位于子宫颈部。
它们可能单发,也可能多发,大小从几毫米到十几厘米不等。
二、子宫肌瘤常见吗?我为什么会长?
非常常见!数据显示,超过70%的育龄期女性在一生中可能会长过子宫肌瘤,尤其是30-50岁之间的女性更为高发。
影响子宫肌瘤发生的因素包括:
雌激素水平高:子宫肌瘤是典型的“激素依赖性肿瘤”,长期高雌激素水平会刺激其生长;
肥胖:脂肪组织会产生雌激素,肥胖女性风险更高;
初潮早、闭经晚、未生育或少生育:这些都意味着更长时间的雌激素暴露;
家族遗传:母亲或姐妹患有子宫肌瘤,自己患病风险也升高;
高压生活、饮食不规律:可能打乱激素水平,间接促使肌瘤发生。
三、不痛不痒的肌瘤,真的“没事”吗?
很多女性一听说肌瘤是“良性的”而且“没感觉”,就松懈了对它的警惕。但实际上,不痛不痒的子宫肌瘤也有可能带来潜在危险:
1. 它可能悄悄变大
即使没有明显症状,肌瘤也可能在体内悄然增大。一旦超过一定大小,可能压迫膀胱、直肠,甚至影响腹部器官的正常功能。
2. 它可能影响月经和生活质量
有的肌瘤虽然开始没症状,但随着生长,会引起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周期紊乱等问题,严重的甚至导致贫血、头晕、乏力。
3. 它可能影响怀孕
肌瘤如果压迫或侵入子宫内膜,可能会干扰受精卵着床,甚至增加流产风险。
4. 它也可能突然“发飙”
少数肌瘤会发生“红色变性”或其他类型的坏死变性,导致剧烈腹痛,需紧急处理。
5. 虽然极少见,但也有恶变可能
虽然子宫肌瘤变成恶性肿瘤(平滑肌肉瘤)的概率极低,但不是“零风险”。
所以,“不痛不痒”不代表“无害”,更不等于“可以不管”。
四、哪些子宫肌瘤可以“先观察”?
并不是所有肌瘤都要立刻治疗。医生通常会根据以下几点综合判断:
可以定期观察的情况:
肌瘤小于4-5cm;
没有明显症状;
接近或已绝经,雌激素水平下降;
没有生育计划或生育功能不受影响;
肌瘤增长缓慢或无增长趋势。
这类情况建议每6-12个月复查一次B超,定期追踪肌瘤变化。
五、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干预或治疗?
以下情况建议尽早治疗或进一步评估:
肌瘤大于5cm,特别是近期内变化较大的;
出现月经异常(量多、周期乱、痛经);
合并严重贫血;
下腹坠胀感、腰酸背痛、排尿困难等压迫症状;
反复自然流产;
怀疑发生变性或恶变(短时间内迅速增大、持续疼痛);
已绝经后仍在增长的肌瘤。
六、子宫肌瘤怎么治?一“瘤”不治到底吗?
不一定,“治”并不等于“切除子宫”。现代治疗手段多样化,目标是根据患者的年龄、症状、生育意愿和肌瘤类型量身定制方案:
1. 药物治疗(非手术方案)
激素类药物:如GnRH激动剂可抑制雌激素分泌,短期内缩小肌瘤;
孕激素类药物:调节月经出血;
中药调理:适用于症状轻、想保守治疗的女性。
药物只能缓解症状或临时缩小肌瘤,无法根治,停药后常复发。
2. 微创介入治疗
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无创技术,适合不愿手术者;
子宫动脉栓塞术(UAE):通过栓塞血管“饿死”肌瘤,适合生育要求不高者。
3. 手术治疗
子宫肌瘤剔除术:适合有生育计划的年轻女性;
子宫全切术:适合肌瘤复发多次、年龄较大或对生活影响严重者;
手术方式包括腹腔镜、宫腔镜、开腹手术等,医生会根据病情选择最合适方式。
七、生活中如何与肌瘤“和平共处”?
虽然不能完全预防子宫肌瘤,但良好的生活习惯可降低风险或延缓进展:
合理饮食:多吃蔬果、少油脂,避免高糖高脂饮食;
控制体重:避免肥胖,减少雌激素堆积;
调节情绪:缓解压力,维持激素平衡;
定期体检:早发现、早评估、早管理。
结语
子宫肌瘤不是恶性病,但它更不是可以忽略的“小病”。尤其是在体检查出后,即使没有明显不适,也应认真对待。是否治疗、如何治疗,不能仅靠“感觉”,而应靠科学判断。
不妨主动了解自己的身体,定期随访,听从医生建议,让自己做健康的“主人”。
(姓名:黄晓天、石佳;医院: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科室:妇产科;职称:住院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