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查看证书】
“医生,我刚做完乳腺手术,是不是得多休息,别动太多?”
“乳房切除了,胳膊抬起来会不会撕裂伤口?”
“做运动会不会引起癌细胞扩散?”
乳腺癌术后,很多患者都会陷入“怕动”的困惑:一方面希望早日康复,另一方面又担心不当活动引起并发症甚至复发。实际上,科学适度的术后锻炼不仅不会“乱动伤身”,反而是恢复功能、预防并发症、重建自信的重要一步。
这篇文章将带你了解乳腺癌术后康复期为何要锻炼、怎么动才安全、不同阶段该练什么,帮助你走出误区,稳步康复。
一、为什么乳腺癌术后必须科学锻炼?
术后锻炼,并不是“闲着没事做做操”,而是乳腺癌康复中的核心环节,原因如下:
1. 预防肩关节僵硬和活动受限
手术涉及乳房组织、腋窝淋巴、胸肌等区域,术后容易出现肩关节粘连、活动度下降,影响穿衣、洗头、梳头等日常功能。
2. 减少淋巴水肿风险
腋窝淋巴结清扫后,手臂淋巴液回流受阻,容易积聚形成淋巴水肿,而科学运动能促进循环,降低患侧手臂水肿风险。
3. 改善术后疼痛与肌肉僵硬
适度活动能缓解术后组织紧张、减少神经牵拉疼,改善“皮肤发硬”“拉扯感”等术后不适。
4. 有助心理调适
运动可以促进多巴胺和内啡肽分泌,缓解焦虑抑郁情绪,提高自我效能感,帮助患者回归正常生活节奏。
二、乳腺癌术后锻炼,分阶段更安全
不同术后恢复期,对锻炼的方式与强度要求不同,不能“一上来就猛练”,应循序渐进,分阶段进行:
第1阶段:术后0~7天
主要目标:促进伤口愈合,预防静脉血栓。
建议锻炼:
深呼吸:每天做3~4次,每次10次,促进肺部通气;
握拳动作:促进手部血液循环;
肘腕活动:在床上轻微活动患侧肘、腕关节,不触碰伤口;
肩部轻微活动:如抬手到胸前,避免肩部僵硬,但不能超过90度。
注意事项:
避免用力过猛或频繁抬高手臂;
有引流管时注意避免牵拉导管。
第2阶段:术后7~21天
主要目标:恢复肩关节活动度,防止粘连。
推荐动作:
爬墙运动:面对墙壁,十指如蜘蛛爬墙般慢慢向上爬,直到感觉拉伸但不疼;
肩关节绕环运动:手扶肩膀,缓慢画圈,先顺时针后逆时针;
肩部推举:双手持毛巾或棍棒,向上慢慢推举,控制高度不超过90度;
毛巾拉伸:双手拉一条毛巾向后伸展,促进背部、肩部伸展。
注意事项:
每天可练10分钟;
动作过程中如感到刺痛或胀痛,应停止;
保持动作缓慢、柔和、有节奏,不要急于求成。
第3阶段:术后3周~3个月
主要目标:全面恢复肩关节功能,预防淋巴水肿。
锻炼方法升级:
肩部拉伸体操:如展臂拉伸、体侧伸展等;
小哑铃训练:使用500克~1千克的哑铃,做手臂弯举、侧平举,增强肌肉张力;
游泳、太极、散步:增加有氧运动,提升耐力;
瑜伽/康复普拉提:在专业指导下恢复身体柔韧与稳定性。
此阶段可以逐步恢复日常活动,如开车、打扫、做饭等,但仍应避免:
单侧手提重物;
长时间高举双臂;
持续高强度活动。
三、康复运动过程中,你可能会遇到的问题
1. 胳膊拉伸疼痛,是不是伤口裂开了?
术后初期出现轻微拉扯、胀痛属正常生理反应。但若出现持续剧烈疼痛、出血、红肿,需及时就医。
我动完手术两个月了,还能锻炼吗? 当然可以!康复永远不晚,哪怕是术后1年甚至3年,只要开始适当训练,都能改善关节活动度与体力。
运动会不会影响癌症复发? 没有证据表明科学运动会促进肿瘤复发,反而越来越多研究显示:规律锻炼能降低乳腺癌复发率和死亡率。
四、别忽视心理康复:锻炼身,也是在锻炼心
乳腺癌术后,患者常伴有对形象、功能、女性身份的焦虑和自我否定。锻炼不仅是身体康复的手段,更是心理重建的出口。
在运动中,你可以重新找回身体的掌控感,感受进步与自我激励;和其他康复者一起锻炼,也能增强社交支持,走出孤独。
五、贴心小贴士:乳腺术后运动五不要
不要提重物:避免加重肩部负担、诱发水肿;
不要用力过猛:锻炼应渐进,避免伤口牵拉;
不要忽视疼痛信号:有明显不适应暂停训练;
不要穿太紧衣物:妨碍血液回流;
不要急于恢复剧烈运动:如举重、打羽毛球等应在医生许可下开展。
结语
乳腺癌术后锻炼,并不复杂,也不需要昂贵器械,哪怕只是每天十几分钟的康复操,也能换来肩膀的自由与生活的自如。康复之路也许慢,但每一次伸展、每一个动作,都是在向健康靠近。请相信,只要科学坚持锻炼,你终将轻松举起生活,重新拥抱自信与美丽。
(姓名:赵情;医院: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科室:乳腺外科;职称:主管护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