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导航
热点:
当前位置:首页 > 卫生科普 > 正文
慢性乙肝如何变“稳”不变“坏”
时间:2025-07-03 16:30:09    来源:    访问量:3

查看证书

  你知道吗?在中国,慢性乙型肝炎(简称“慢乙肝”)影响着近7000万人。很多人被查出乙肝后,内心惶恐、焦虑,担心“是不是就要肝硬化”“会不会发展成肝癌”。但实际上,乙肝并非洪水猛兽,关键是把它“稳住”,科学管理,完全可以实现长期健康、正常生活。

  今天,作为消化内科医生,我们就带你了解:慢乙肝如何从“潜在危机”转为“稳定慢病”?怎么才能让肝脏不变坏、不恶化?

  一、什么是慢性乙型肝炎?你真的了解吗?

  乙型肝炎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传染性肝病。根据病程长短和病毒复制情况,可分为急性乙肝和慢性乙肝。若感染HBV超过6个月,病毒仍未清除,即为慢性乙肝。

  慢性乙肝的危害在于,它常常没有明显症状,但病毒却在悄悄复制,损伤肝细胞,引起慢性炎症、纤维化,甚至可能发展为:

  肝硬化

  肝功能衰竭

  肝癌(尤其是原发性肝细胞癌)

  据统计,中国70%以上的肝癌都与慢乙肝相关,但好消息是:大部分乙肝患者,只要科学管理,是可以做到“带病无症、稳定不变”的。

  二、慢乙肝不是都要治,但都要“管”

  很多患者一听到“乙肝”,就想着立刻用药,其实不尽然。慢乙肝是否需要治疗,要看是否存在以下几个条件:

  病毒载量(HBV DNA)是否高?

  肝功能(ALT、AST)是否异常?

  是否出现肝纤维化或肝硬化?

  年龄是否>30岁?

  有无家族肝癌史?

  慢乙肝的主要管理阶段包括:

  免疫耐受期:病毒复制活跃,但肝功能正常 → 观察随访

  免疫清除期:病毒复制高,肝功能异常 → 建议抗病毒治疗

  低复制期:病毒低或转阴,肝功能正常 → 稳态管理

  再活化期:病毒再次复制 → 需重新评估治疗

  关键词是“定期监测”+“规范干预”。只有了解自己处在哪一阶段,才能决定是否启动治疗。

  三、抗病毒治疗是核心,不能盲目停药

  目前国际和国内指南推荐使用的一线抗病毒药物主要有:

  恩替卡韦(ETV)

  替诺福韦(TDF或TAF)

  这两类药物能有效抑制病毒复制、延缓肝纤维化、降低肝癌风险。抗病毒治疗通常是长期的,甚至需终身服药,不能随便停药!

  临床上常见的问题包括:

  觉得“没症状了”就擅自停药

  听信“秘方”“转阴神药”换药

  药吃一半就断断续续

  这些做法都可能导致病毒反弹、肝功能恶化,甚至诱发肝衰竭。

  四、如何实现“变稳”?消化内科医生的七大建议

  建议一:坚持规律复查

  每3~6个月监测一次HBV DNA、肝功能(ALT/AST)、甲胎蛋白(AFP)

  每6~12个月进行B超检查,评估肝脏结构、是否出现肝硬化或肿瘤

  有条件者可进行肝纤维化评估(FibroScan)

  这不仅能及时发现病情变化,更是预防肝癌的重要方式。

  建议二:科学使用抗病毒药物

  在医生指导下选择一线药物,坚持长期服药

  不随意换药、减药、停药

  避免服用损肝的中药或保健品

  建议三:饮食清淡、护肝养肝

  少油、少盐、低糖饮食,避免暴饮暴食

  多吃新鲜蔬果、高蛋白易消化食物(如豆腐、鱼类、蛋类)

  禁食生冷、不洁海产品,预防甲肝、戊肝叠加感染

  建议四:坚决戒酒,避免“雪上加霜”

  酒精本身就会损伤肝细胞,慢乙肝患者如继续饮酒,会大幅加快肝硬化进程,甚至诱发肝癌。

  乙肝+喝酒 = 肝病“加速器”!

  建议五:规律作息,避免劳累熬夜

  长期熬夜、过度疲劳会影响免疫系统,使乙肝病毒更易活跃,应保持充足睡眠、适当运动、减压减负。

  建议六:预防交叉感染和疫苗接种

  配偶、子女等家庭成员应检测乙肝五项,未感染者接种乙肝疫苗

  避免共用牙刷、剃须刀等可导致血液接触的物品

  若需手术、拔牙,告知医生乙肝携带史,避免感染和过度用药

  建议七:警惕肝癌风险,及时筛查

  即使病毒控制良好,也不能掉以轻心。有以下风险因素的患者,应每6个月进行肝癌筛查:

  男性>40岁,女性>50岁

  有肝癌家族史

  乙肝病毒携带时间超过20年

  有肝硬化或肝纤维化表现

  五、心理疏导:乙肝≠歧视,科学认知很重要

  很多乙肝患者因为社会误解而产生自卑、焦虑,甚至不敢公开病情。实际上,乙肝的主要传播途径是血液、母婴、性传播,日常工作、学习、共餐是不会传播的。

  国家早已取消对乙肝携带者的就业限制,倡导“去歧视化”管理。患者也要建立信心,不惧病、不躲病、科学面对。

  结语

  慢性乙型肝炎是一个可以长期控制的疾病,不可怕、也不是绝症。只要你规范随访、合理用药、调整生活方式、按时筛查,乙肝完全可以从“潜在威胁”变为“健康稳定”。不让乙肝变坏,就要从现在开始,把它“稳住”!

  ( 姓名:郭云霞;医院:郑州人民医院;科室:消化内科;职称:主治医师)

编辑:张茜
中原经济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 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原经济网—河南经济报、中原经济网的稿件,版权均属于河南经济报社,未经河南经济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原经济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Copyright © 1987-2025 河南经济报社 河南经济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原第一权威经济门户
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报社办公室电话:0371-53306911
报纸广告热线:0371-53306913 53306918 报纸发行热线:0371-53306915
《河南经济报》国内统一刊号:CN41-0066   邮发代号:35-92
豫ICP备2023003560号
  技术支持: 河南经济报社网络部  法律顾问:北京市盈科(郑州)律师事务所 何拥军 谷亚娟 白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