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导航
热点:
当前位置:首页 > 卫生科普 > 正文
新生儿败血症:隐匿的“杀手”,如何早期识别与应对?
时间:2025-07-28 15:21:24    来源:河南经济网    访问量:0

查看证书

  新生儿是生命最初的一段脆弱时光。刚刚来到这个世界的小生命,免疫系统尚未成熟,抗病能力较弱,而一旦感染了细菌,就可能发展成一种危及生命的严重疾病——新生儿败血症。它就像一个隐匿的“杀手”,往往在毫无征兆中迅速恶化。因此,尽早识别和科学应对至关重要。

  一、什么是新生儿败血症?

  新生儿败血症,指的是新生儿期(出生至28天)发生的全身性感染,病原体(多为细菌)侵入血液,引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严重时可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甚至死亡。

  它可以分为两种类型:

  早发型败血症:多在出生后72小时内发病,通常与产道感染、胎膜早破、母体感染等有关;

  晚发型败血症:出生后72小时至28天之间发病,多与院内感染、护理不当或器械操作相关。

  二、为什么说它是“隐匿的杀手”?

  新生儿败血症的可怕之处在于:早期症状并不典型,很容易被误认为是普通的黄疸、吃奶少或者轻度感染,从而延误诊治。很多时候,家长和初期照护人员可能只注意到婴儿“今天有点不太对劲”,但等到真正就医时,病情已进入凶险阶段。

  尤其是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剖宫产儿等群体,更是败血症的高危人群。

  三、早期识别:警惕这些细微信号

  家长和照护者需具备一定的警觉性,下面这些看似不严重的表现,可能是败血症早期的征兆:

  1. 精神反应异常

  平时很活泼的宝宝突然变得嗜睡、反应迟钝;

  或者相反,出现烦躁不安、持续哭闹。

  2. 吃奶情况改变

  吃得少了,吸吮力减弱;

  吃完容易呕吐,甚至拒奶。

  3. 呼吸改变

  呼吸变快或变慢,出现呼吸暂停、喘息;

  鼻翼扇动、三凹征(呼吸困难的典型表现)。

  4. 皮肤与体温异常

  发热或体温偏低(低于36℃);

  皮肤苍白、花斑、发灰、发冷;

  四肢发凉、末梢循环差。

  5. 黄疸加重或反复

  黄疸退后又复发,或进行性加深;

  黄疸持续时间超过正常(足月儿>2周,早产儿>3周)。

  6. 大小便变化

  小便明显减少;

  大便发绿、水样,伴腥臭气味。

  如有上述一种或多种表现,尤其是出现于早产儿、低体重儿,应第一时间就医,进行必要的血培养、C反应蛋白、血常规等检查。

  四、科学应对:新生儿败血症的治疗原则

  一旦确诊败血症,治疗需迅速、全面、精准:

  1. 抗生素治疗

  抗生素是治疗的核心。根据血培养结果选择敏感的抗菌药物,常用包括头孢类、氨基糖苷类等。早期治疗多采用经验性联合用药,待病原明确后可“脱靶”精简治疗方案。

  2. 支持治疗

  包括维持体温、纠正电解质紊乱、补液、营养支持、维持呼吸循环稳定等。

  对于重症患儿,可能需要机械通气、静脉营养,甚至在条件允许下考虑免疫球蛋白或换血治疗。

  3. 监测与护理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评估意识状态、尿量、皮肤颜色等变化。高质量护理能显著改善预后。

  五、如何预防这位“隐匿杀手”?

  预防重于治疗。以下措施能有效降低新生儿败血症发生率:

  1. 产前预防

  产检规范:孕期感染如阴道炎、尿路感染应积极治疗;

  孕晚期保胎:预防早产、胎膜早破;

  分娩方式合理选择,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剖宫产或产程延长。

  2. 分娩期预防

  无菌操作:分娩过程严格消毒,避免不必要的阴道检查;

  若母亲有GBS阳性(B族链球菌),应在临产前给予抗生素预防。

  3. 出生后护理关键点

  新生儿洗浴、脐部护理要严格无菌;

  避免交叉感染:照护者勤洗手,减少亲友过度探视;

  器械使用谨慎:如静脉留置针、吸痰器操作需专业且消毒规范。

  4. 关注高危人群

  早产儿、低体重儿、双胎、多胎儿等是高风险对象,应加强健康监测,必要时延长住院观察。

  结语

  新生儿败血症不是“小感冒”,它隐藏在不起眼的症状背后,却可能带来致命风险。父母的细致观察、医护人员的专业干预,以及科学的预防手段,三者合力才能战胜这个“隐匿杀手”。在育儿的旅途中,每一个微小的异常都值得重视。让我们用专业知识和科学态度,守护好每一个刚来到这个世界的小生命。

  (姓名:高航;单位:南阳市中心医院;科室:新生儿重症监护病区 )

编辑:张茜
中原经济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 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原经济网—河南经济报、中原经济网的稿件,版权均属于河南经济报社,未经河南经济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原经济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Copyright © 1987-2025 河南经济报社 河南经济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原第一权威经济门户
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报社办公室电话:0371-53306911
报纸广告热线:0371-53306913 53306918 报纸发行热线:0371-53306915
《河南经济报》国内统一刊号:CN41-0066   邮发代号:35-92
豫ICP备2023003560号
  技术支持: 河南经济报社网络部  法律顾问:北京市盈科(郑州)律师事务所 何拥军 谷亚娟 白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