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查看证书】
“月经几个月不来了,也没怀孕,是不是有问题?”
“医生说我是多囊卵巢,要促排卵才能备孕。”
“体毛变多,皮肤变油,月经却越来越乱……”
这些看似无关的小毛病,实际上可能都是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在“作怪”。
作为影响育龄女性最常见的内分泌疾病之一,多囊卵巢综合征不仅困扰着女性的月经周期,还影响排卵、受孕,甚至关联代谢异常和情绪紊乱。
现代医学强调激素调节与代谢干预,而中医则从整体观与辨证论治出发,调月经、促排卵、助受孕三位一体,为PCOS患者提供了另一种系统而温和的调理思路。
一、多囊卵巢是什么?为什么会不孕?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简称PCOS)是一种由于卵巢功能紊乱所引发的慢性内分泌失调疾病,其典型表现包括:
月经稀发或闭经
排卵障碍或无排卵
多毛、痤疮、肥胖、黑棘皮症
超声显示卵巢多囊样改变
很多患者直到备孕多年未果、检查时才被发现患有PCOS。它被称为“女性不孕的隐形杀手”,不仅影响生育,还增加胰岛素抵抗、糖尿病、高血压的风险。
二、中医如何看待多囊卵巢?
中医虽然没有“多囊卵巢”这一名词,但将其归类于“月经不调”、“闭经”、“不孕”、“带下病”等范畴。其核心病机主要包括:
肾虚为本,痰湿、血瘀为标
肾气不足:肾为先天之本,主生殖,肾虚则冲任失调,影响月经与排卵。
痰湿内阻:因饮食不节、脾虚生湿,湿聚为痰,阻滞胞宫,影响卵泡发育。
气滞血瘀:情志抑郁或久病不调,气机不畅,血行瘀阻,胞宫失养,难以排卵。
综上所述,中医治疗PCOS强调“标本兼顾”:补肾健脾、化痰除湿、行气活血、调经助孕。
三、常见证型及中医调理思路
1. 肾虚型(肾阳虚或肾阴虚)
表现:月经稀发或闭经,腰膝酸软,畏寒怕冷(阳虚),或口干、心烦、盗汗(阴虚)
治法:补肾填精,调冲任
常用方:右归丸、左归丸、六味地黄丸合知柏地黄丸
2. 痰湿阻滞型
表现:月经不调、体胖、带下多、面部油腻、舌苔厚腻
治法:健脾化湿,化痰通络
常用方:苍附导痰丸、二陈汤加减、温胆汤合桃红四物汤
3. 肝郁气滞型
表现:月经紊乱、乳房胀痛、情绪波动大、胸闷胁痛、烦躁易怒
治法:疏肝理气,调经排卵
常用方:逍遥散、柴胡疏肝散、丹栀逍遥散
4. 血瘀型
表现:经血暗、有血块、痛经明显、舌紫、脉涩
治法:活血化瘀,通经助孕
常用方:膈下逐瘀汤、少腹逐瘀汤、血府逐瘀汤
四、调月经、促排卵,中医也讲“时机”
中医调理不仅注重“怎么治”,更讲究“在什么时候治”。针对女性月经周期的四个阶段,中医常采用“四期调经”法:
月经周期阶段 | 时间节点 | 调理重点 | 常用方法 |
经期 | 月经来潮期间 | 活血调经,行瘀 | 益母草、桃仁红花等 |
卵泡期 | 月经结束后 | 补肾养血,促排卵 | 四物汤、左归丸 |
排卵期 | 经期第14天前后 | 疏肝理气,助排卵 | 逍遥散、柴胡类药物 |
黄体期 | 排卵后至下次经期 | 固冲任,助受孕 | 太子参、山药、阿胶类 |
五、除了吃中药,还有这些中医疗法也有效
1. 针灸疗法
常用穴位包括中极、关元、三阴交、太冲、肾俞、足三里等,可调节内分泌、促进排卵、调节情绪。
2. 艾灸疗法
艾灸关元、神阙、肾俞等穴,温阳散寒、活血化瘀,适合宫寒型或肾阳虚型患者。
3. 中药泡脚
益母草、当归、生姜等煎水泡脚,有助于温经活血、舒缓身心。
六、饮食与生活调养同样关键
中医讲“治病求本”,日常的生活方式同样是调理PCOS的重要一环。
1.饮食建议
多吃:山药、黑豆、红枣、莲子、核桃、绿叶蔬菜等补肾健脾食物
少吃:油炸、高糖、寒凉食物,避免加重痰湿内生
推荐茶饮:茉莉玫瑰茶(理气活血,调畅情绪)
长期焦虑、抑郁、压抑会加重肝郁气滞,建议适当运动、冥想、瑜伽或定期倾诉、释放压力。
3.作息规律
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肝肾得养,才能保证内分泌平衡。
结语
中医调理多囊卵巢综合征,不是“一味催经”或“促排卵”,而是从整体出发,调肝肾、祛痰湿、理气血、养冲任,通过调周期、调体质、调心情,让身体自己“有能力”排卵并成功受孕。如果你正在为月经紊乱、排卵障碍或备孕困难苦恼,不妨尝试中医的方法,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系统调理,或许你的“小周期”也能重新走上正轨,迎来属于你的“好孕”时刻。
(单位: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姓名:李玲玲;科室:妇产科;称: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