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查看证书】
在生活中,不少人遇到持续咳嗽、低烧、乏力等症状时,常常会以为只是普通感冒,自己买点药对付一下。然而,如果这些“感冒样”表现迟迟不见好转,甚至持续数周以上,就要小心了——这可能不是感冒,而是肺结核在“伪装”。
肺结核与感冒在早期确实存在一定的相似之处,但它们在病因、传播途径、症状特点、治疗方式等方面却大不相同。准确识别和及时就医,不仅关乎个人健康,更是对家人和社会负责。
一、肺结核与感冒,病因完全不同
1. 肺结核:由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
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主要侵犯肺部。结核菌通过空气传播,当患者咳嗽、打喷嚏、讲话时,会把带菌飞沫排出,其他人吸入后可能被感染。
肺结核属于慢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强、病程长、可迁延反复,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引发肺部广泛破坏,甚至危及生命。
2.感冒:多为病毒感染所致的自限性疾病
感冒一般是由呼吸道病毒引起,如鼻病毒、冠状病毒、流感病毒等。病毒通过接触传播或空气飞沫传播,病情轻重不一。
感冒大多是自限性疾病,即便不吃药,一般7~10天也能自愈。但也可能引发支气管炎或肺炎等并发症,尤其是免疫力低下人群。
二、两者症状虽相似,细节差异很关键
很多人把肺结核误认为“感冒好不了”,正是因为早期症状相似。但只要细心观察,还是能发现明显不同:
症状 | 普通感冒 | 肺结核 |
发热 | 一般低热或中等发热,持续时间短 | 常为午后低热,持续时间长 |
咳嗽 | 多为干咳或轻微咳痰,持续数天 | 持续性咳嗽2周以上,咳痰常带血 |
乏力 | 一过性,恢复较快 | 明显乏力,逐渐加重 |
食欲 | 食欲减退不明显 | 常伴食欲差、体重减轻 |
寒战 | 常有畏寒打冷战 | 少见寒战,更常表现为持续低热 |
咳血 | 极为少见 | 典型表现之一,可为痰中带血或咯血 |
夜间出汗 | 很少出现 | 可能出现盗汗(夜间出汗湿衣) |
如果出现持续咳嗽、低热、盗汗、体重下降、痰中带血等表现,应高度警惕结核病的可能,及时就诊筛查。
三、肺结核是“隐形传染源”,误当感冒危害大
与感冒不同,肺结核是长期具有传染性的疾病。若患者误认为是普通感冒,未及时隔离和治疗,可能在不知不觉中将结核杆菌传染给家人、同事,尤其是老人和儿童。
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一个未经治疗的肺结核患者每年可感染10~15人。因此,尽早确诊、规范治疗,是防控结核传播的关键。
四、诊断手段截然不同,不要靠“猜”
感冒通常靠症状判断,无需复杂检查,而肺结核诊断则必须依靠专业手段:
胸部X线或CT检查:了解肺部是否有结核样病灶;
痰涂片检查:显微镜下检测是否有抗酸杆菌;
痰培养:培养结核菌,判断耐药情况;
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用于辅助判断是否感染过结核;
结核菌素皮试:检测机体对结核菌的免疫反应。
如果有“疑似肺结核”症状,应尽快前往具备结核病诊疗资质的医疗机构做相应检查,避免延误。
五、治疗方式截然不同,错误用药隐患大
1. 感冒:对症治疗为主
普通感冒主要以缓解症状为主,如退烧药、止咳药、抗病毒药物等,一般无需使用抗生素。
2.肺结核:必须长期规律抗结核治疗
肺结核治疗周期长、依从性要求高。标准治疗方案一般为6个月的联合抗结核药物(常用的如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等)。中途停药、漏服或剂量不足都有可能导致治疗失败甚至发展为耐药结核,极大增加治疗难度和费用。
需要强调的是:肺结核不能靠感冒药治好,抗生素也不能替代抗结核药!
六、如何避免“将肺结核当感冒耽误病情”?
咳嗽持续两周以上应引起重视,尤其是有痰中带血、低热、盗汗等症状;
高风险人群(如密切接触者、HIV感染者、糖尿病患者、营养不良人群等)出现疑似症状要优先排查;
主动体检:尤其是学校、工厂等集体单位员工入职体检,或家人曾患结核的情况;
提高结核认知:别再把“长期咳嗽”当成“小感冒”,避免盲目自诊自疗。
结语
肺结核与感冒虽然症状上有“相似脸”,但实质上差异巨大。普通感冒多为短期自限性疾病,而肺结核是一种慢性传染病,需要规范诊断和长期治疗。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增强健康意识,不轻视反复咳嗽,不盲目用药。当“感冒”迟迟不愈时,请给自己一个确诊的机会,也给他人一个被保护的权利。
(作者:冯金豹;单位:南阳市第六人民医院;科室:一病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