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查看证书】
“这段时间走起路来老是有点瘸,也没摔跤,怎么回事?”
“总感觉髋部发紧、隐隐作痛,上下楼梯不舒服……”
许多患者在就诊时都会有类似的疑问,常常把问题归结为“腰不好”“腿劳累了”,但其实,有一种常被忽视的疾病正在悄悄发生——股骨头坏死。
它是导致成年人非创伤性跛行的常见原因之一,发病隐匿,进展迅速,若未及时干预,最终可导致髋关节塌陷、丧失功能,甚至终身残疾。因此,了解股骨头坏死的相关知识,对于早发现、早治疗、保髋保功能至关重要。
一、什么是股骨头坏死?
股骨头是大腿骨最上端的球形结构,嵌在骨盆的髋臼内,共同组成髋关节,是人体负重和运动的关键部位之一。
股骨头坏死(Femoral Head Necrosis,FHN),是指由于供血障碍导致股骨头骨组织坏死,骨结构被破坏,最终出现塌陷、变形,影响关节功能的一种疾病。它既可以发生于单侧,也可双侧同时发病。
这种坏死并非由于感染,而是无菌性坏死,即骨细胞因为缺血缺氧而“饿死”。若不及时治疗,股骨头一旦塌陷,就无法自行恢复,只能依赖手术更换关节。
二、哪些人容易得股骨头坏死?
股骨头坏死并不是老年人才会得,很多患者正值青壮年。以下几类人群要特别警惕:
1. 长期大量饮酒者
酒精会损害骨组织微血管,诱发脂肪栓塞,造成血液循环障碍,是重要诱因之一。
2. 长期或大剂量使用激素者
例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哮喘、风湿病等患者需要使用糖皮质激素,容易诱发骨坏死。
3. 髋部曾受伤者
如骨折、脱位、撞击等可损伤血管,导致局部缺血坏死。
4. 慢性疾病患者
如高血脂、胰腺炎、痛风、镰状细胞贫血等疾病,可能影响股骨头血液供应。
5. 不明原因的自发性坏死
部分患者无明显诱因,称为特发性股骨头坏死,可能与基因、代谢等因素相关。
三、早期有哪些症状?如何识别?
股骨头坏死早期症状不典型,常被误认为是腰椎病、坐骨神经痛或关节劳损。
常见表现包括:
髋部隐痛或酸胀:活动后加重,休息时缓解;
腹股沟区不适:疼痛可放射至大腿内侧、膝关节;
跛行:步态异常,“走路不利索”是重要信号;
髋关节活动受限:如穿鞋、蹲下、上楼困难;
晨僵或僵硬感:起床时髋部发紧、难以转动。
早期疼痛往往轻微间断,易被忽视;中期开始出现持续性痛,晚期则明显跛行甚至无法负重行走。
四、如何确诊股骨头坏死?
一旦怀疑自己出现以上症状,应尽快到医院骨科就诊。确诊通常需要以下检查:
1. 影像学检查:
X光片:可见骨密度减低、股骨头塌陷等晚期改变;
MRI(核磁共振):最早期即可发现股骨头骨髓水肿,是目前最敏感的检查方法;
CT扫描:清晰观察骨结构、塌陷程度;
骨扫描:可辅助诊断双侧病变。
2. 实验室检查:
用于排查其他病因(如风湿病、感染等),不作为直接诊断依据。
五、股骨头坏死分期治疗原则
股骨头坏死发展过程可分为4期,每期治疗方法不同:
早期(I期)
影像无明显骨结构改变,仅MRI可见骨髓水肿。
治疗方式:
保守治疗为主(限重负、拄拐、理疗、药物);
针对病因进行干预,如戒酒、停用激素;
可尝试髓芯减压术,打通血管促进再生。
中期(II-III期)
骨结构开始塌陷,但未破坏关节面。
治疗方式:
减压术+植骨:去除坏死组织、填充骨移植物;
干细胞移植:促进骨再生;
部分适合年轻患者的保髋手术方案。
晚期(IV期)
股骨头塌陷严重,髋臼磨损,关节失去功能。
治疗方式: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THA):可显著缓解疼痛、恢复行走;
是目前效果最可靠的终末期治疗方式,尤其适合60岁以上患者。
六、如何预防股骨头坏死?
股骨头坏死发病隐匿,但可通过以下方式尽量预防:
控制饮酒
限制酒精摄入,避免长期大量饮酒;
2.谨慎使用激素
如需使用激素治疗,应遵医嘱控制剂量和疗程,避免滥用;
3.注意髋部损伤保护
运动或事故后如有髋部疼痛应及时检查,避免延误治疗;
4.控制慢性病
如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等需积极治疗,防止血管病变;
5.定期体检
高危人群(如长期服用激素者)可定期做MRI筛查,早发现早处理。
七、患者关心问答:常见问题答疑
1. 股骨头坏死能自愈吗?
无法自愈。早期治疗可以延缓甚至阻止病情发展,但一旦塌陷,通常需手术治疗。
2.年纪轻就得了股骨头坏死,怎么办?
年轻患者重点是“保髋”。在未塌陷前尽可能通过减压、干细胞、植骨等手术保住原关节。
3. 做了髋关节置换能恢复正常生活吗?
现代人工关节寿命达15-25年,术后恢复良好的患者可正常走路、上下楼、甚至骑车旅行。
结语
“走路一瘸一拐不是老了,而可能是病了。”股骨头坏死是可以治疗、可以控制的疾病。若能及早识别、规范干预,很多患者可以避免进展到残疾的地步。一旦发现自己或家人出现不明原因的跛行、髋部疼痛,一定要及时就医,排除股骨头坏死。因为它来得无声,却可能改变一生的行走方式。守护髋关节健康,从早发现、早治疗开始。
(姓名:王晨光;医院:河南省职工医院;科室:骨科;职称:住院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