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导航
热点:
当前位置:首页 > 卫生科普 > 正文
宝宝不爱吃饭?警惕儿童缺铁性贫血
时间:2025-08-22 15:16:24    来源:河南经济网    访问量:0

查看证书

  铁是制造血红蛋白的关键原料,负责把氧从肺运到全身。1~3岁是生长发育的“加速期”,身高、体重都蹭蹭往上长,铁的需求量也水涨船高。如果这时饮食单一(只爱喝奶、只吃精细主食、怕吃肉)、婴幼儿添加辅食晚或不当、早产或低出生体重、反复感染、肠道吸收差,就很容易“入不敷出”,逐渐发展为缺铁性贫血。

  一、家长在家能发现的早期信号

  吃饭兴趣差、爱叼零食:常说“没胃口”“嚼两口就不吃”。

  容易累、爱出汗:活动一会儿就抱怨累,脸色发白、唇色淡。

  注意力不集中:看绘本、做小游戏耐受差。

  指甲脆、挑食、偏食甚至异食癖:喜欢咬指甲、啃铅笔头、爱吃纸屑、泥土等。

  反复感冒:缺铁会影响免疫力。

  这些信号都不“特异”,但叠加出现时应高度警惕。

  二、去医院怎么查?哪些结果算缺铁

  正规评估通常包括:

  血常规:关注血红蛋白(Hb)、小细胞低色素表现(MCV↓、MCH↓)。

  铁代谢:血清铁蛋白(SF)是体内储铁的“晴雨表”,长期低值高度支持缺铁;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下降。

  必要时:排查慢性出血、寄生虫感染、乳糜泻等吸收不良。

  温馨提示:轻度缺铁在血红蛋白下降前就能从铁蛋白上“露馅”,因此早筛很重要,尤其是1~3岁、挑食、长期喝奶多于800ml/日的孩子。

  三、食补怎么吃才“补得到位”

  核心思路:提高“铁的摄入量”和“吸收率”。

  优先血红素铁:来自动物肉类,吸收率高(约15%~35%)。推荐:红肉>禽肉>鱼虾。每周至少3~5次,量按年龄体重调整。

  植物性含铁食物:豆类、深绿叶菜、芝麻酱、燕麦等,但吸收率低;搭配富含维C的水果蔬菜(如橙子、草莓、西红柿、彩椒)能显著提高吸收。

  少用“拦路虎”组合:牛奶、浓茶、可可中钙和多酚会影响铁吸收,补铁餐前后1小时避免大量奶制品与茶饮。

  烹饪小技巧:少油少盐、避免过度烹煮;用铁锅做番茄牛肉、土豆炖牛腩等“肉+维C”组合,既好吃又实用。

  婴幼儿辅食时间点:足月儿6月龄起添加富含铁的泥糊(肉泥、铁强化米粉),早产/低体重儿可遵医嘱更早开始。

  四、口服铁剂:该不该吃、怎么吃更有效

  当明确缺铁或食补难以满足时,口服铁剂是标准方案。

  常用剂型:铁剂滴剂、糖浆、口崩片等,按元素铁计量,遵医嘱计算剂量。

  服用时机:多数铁剂空腹吸收更好;若胃部不适,可与少量食物同服;不要和牛奶/钙剂同服。

  搭配:与维生素C同服有利吸收(可用橙汁、富含维C水果)。

  坚持时间:血红蛋白通常2~4周回升,但储铁补满需2~3个月,切勿见好就停,需复查指标决定疗程。

  常见反应:轻度胃部不适、黑便、便秘或腹泻,多为可耐受现象;如呕吐剧烈、皮疹、持续腹痛应及时就诊。

  误区纠正:

  “补铁就是多喝猪肝汤”→肝脏胆固醇高,且汤中铁含量有限,不如直接吃肉+维C。

  “铁剂上火/伤胃”→规范用药、选择合适剂型与服用方式,大多数孩子能安全耐受。

  “不贫血也先补点铁”→不可盲补,应先评估、再决定。

  五、不同人群的加餐示例(居家即用)

  1–2岁宝宝:番茄牛肉末粥+橙瓣;鸡肝泥少量(每周≤1次)。

  学龄前:黑椒牛柳彩椒意面;卤牛肉+西兰花;虾仁豆腐番茄盅。

  素食倾向孩子:鹰嘴豆泥卷饼+甜椒条+草莓;豆腐菠菜炒蘑菇(先焯水减少草酸)+奇异果。

  挑食型:把肉“藏起来”——牛肉丸、火鸡肉松、猪肉茄盒;做成小汉堡、小饭团更容易接受。

  六、为什么要“早发现、早干预”

  缺铁不仅仅是“脸色白、容易累”,还可能带来:

  认知与行为影响:与注意力、记忆力、精细运动发育相关。

  免疫力下降:感染更频繁、恢复更慢。

  生长滞后:严重者影响身高体重曲线。

  大多数影响在尽早纠正缺铁后可改善,越早干预越好。

  七、家庭日常管理清单(可打印贴冰箱)

  每周至少3次红肉,或等量家禽/鱼虾轮换。

  每餐配一个维C来源(橙、猕猴桃、西红柿、彩椒)。

  控制奶量:1–3岁每日奶量400–600ml为宜,避免>800ml。

  铁剂遵医嘱,不与奶/钙同服,足疗程并复查。

  规律作息+户外活动,提高食欲与免疫力。

  关注大便颜色(黑便多为正常反应),留意腹痛、皮疹等异常。

  设立“新食物尝试日”:每周2次,新食物少量多次、鼓励但不强迫。

  记录饮食与症状:便于复诊沟通与调整方案。

  八、什么时候必须就医?

  面色苍白、心悸气短、活动后喘、头晕乏力明显;

  出现异食癖、注意力显著下降或发育里程碑退步;

  口服铁剂后呕吐剧烈、持续腹痛、皮疹或便血;

  有慢性失血线索(如反复鼻出血、黑便),或怀疑寄生虫感染;

  婴幼儿早产、低出生体重、合并慢性疾病者需定期筛查。

  总结

  好好吃饭、规律补铁并不只是为了“化验单好看”,更是在为孩子的大脑发育、免疫力和精气神“加燃料”。从今天开始,把“肉类+维C”“控奶量”“足疗程”这三件事落实到餐桌和日常,就已经赢在了纠正缺铁的关键赛道上。

  ( 作者:罗鑫鑫;单位: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科室:感染性疾病科;职称:主管护师)

编辑:张茜
中原经济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 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原经济网—河南经济报、中原经济网的稿件,版权均属于河南经济报社,未经河南经济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原经济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Copyright © 1987-2025 河南经济报社 河南经济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原第一权威经济门户
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报社办公室电话:0371-53306911
报纸广告热线:0371-53306913 53306918 报纸发行热线:0371-53306915
《河南经济报》国内统一刊号:CN41-0066   邮发代号:35-92
豫ICP备2023003560号
  技术支持: 河南经济报社网络部  法律顾问:北京市盈科(郑州)律师事务所 何拥军 谷亚娟 白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