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导航
热点:
当前位置:首页 > 卫生科普 > 正文
胃痛反复?可能是幽门螺杆菌在作怪!
时间:2025-07-07 14:54:45    来源:中原经济网    访问量:2

查看证书

  “吃点凉的就胃疼”、“早上空腹就胃胀”、“晚上睡前总有灼烧感”——这些看似普通的小毛病,如果总是反复发作、久治不愈,你就要警惕了!可能不只是普通的胃炎或消化不良,而是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简称Hp)在暗中作怪。

  在中国,每两人中就有一人感染幽门螺杆菌。而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细菌,可能正是你反复胃痛、胃胀、胃酸过多,甚至胃溃疡、胃癌的“幕后黑手”。

  一、幽门螺杆菌到底是什么?

  幽门螺杆菌是一种寄居在胃黏膜表面的螺旋状细菌。它可以分泌一种叫“脲酶”的物质,帮助它在强酸的胃环境中生存下来。虽然很多细菌在胃酸下会被消灭,但幽门螺杆菌却能够“安然无恙”,甚至长期寄居在胃里,对胃造成持续伤害。

  为什么它能引起胃病?

  破坏胃黏膜屏障:幽门螺杆菌会让胃黏膜防御能力下降,使胃酸更容易腐蚀胃壁。

  诱发炎症反应:它激活人体免疫系统,引发慢性炎症,形成胃炎甚至胃溃疡。

  增加胃癌风险:幽门螺杆菌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Ⅰ类致癌物,与胃癌、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密切相关。

  二、感染幽门螺杆菌有哪些症状?

  不是所有幽门螺杆菌感染者都有症状,但以下表现可能提示你要检查一下:

  胃痛、胃胀、反酸、烧心

  口臭、口苦、嗳气

  食欲不振、恶心

  消化不良、大便黑色(提示胃出血)

  长期轻度贫血或体重下降

  有些人甚至“无声无息”地感染多年,直到做胃镜才发现胃溃疡甚至癌前病变。

  三、它是怎么传播的?你很可能“中招”过

  幽门螺杆菌最常见的传播方式是口口传播和粪口传播。

  家庭聚餐共餐:筷子夹菜、父母喂饭,是幽门螺杆菌在家庭中“扎根”的主要方式。

  餐具不洁:在外就餐时使用消毒不彻底的碗筷,也容易被感染。

  接吻、共用牙刷或杯子:亲密接触也可能造成传播。

  值得一提的是,幽门螺杆菌一旦在家庭成员中传播,就可能形成“家庭感染链”。所以,一人感染,全家检测就显得尤为重要。

  四、如何确诊幽门螺杆菌感染?

  确诊幽门螺杆菌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呼气试验(13C/14C):非侵入性、准确率高,是最常用的检测方式;

  胃镜下活检:通过胃镜取胃组织检测,是诊断胃部疾病及Hp感染的“金标准”;

  粪便抗原检测:用于儿童和不方便胃镜的患者;

  血清抗体检测:已不常用,因不能区分“曾经感染”还是“正在感染”。

  五、幽门螺杆菌感染了,必须治疗吗?

  并不是所有人都必须治疗,但多数人都应积极根除。

  以下人群建议进行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

  有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病史者

  胃癌或胃黏膜癌前病变家族史者

  长期胃不适或有症状者

  计划做胃镜筛查或准备长期服用NSAIDs药物(如阿司匹林)的人群

  儿童家庭感染链中其他成员阳性者

  六、怎么治疗?吃对药,别信偏方

  目前,国际指南推荐的治疗方案为“四联疗法”,即:

  一种质子泵抑制剂(PPI)+两种抗生素(如克拉霉素+阿莫西林)+一种铋剂(如枸橼酸铋钾)

  治疗周期为10~14天

  完整用药、不要随意停药或减药,否则容易造成抗药性

  切记:不要轻信所谓的“根治秘方”、“喝茶杀菌”、“中药包根除”——目前没有任何一种保健品或偏方可以代替正规治疗。

  七、治愈后会复发吗?怎么预防再次感染?

  虽然根除治疗成功率较高,但复发或再感染的可能仍存在,尤其是没有改变生活习惯的情况下。

  预防建议:

  使用公筷公勺,分餐制

  餐具煮沸消毒或使用消毒柜

  不共用牙刷、杯具

  避免给儿童口喂食物

  保持口腔和手部清洁,勤洗手

  此外,在家庭中,建议感染者家属一同检测并视情况共同治疗,可有效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八、幽门螺杆菌=胃癌?别恐慌,但要重视!

  虽然幽门螺杆菌被列为Ⅰ类致癌物,但并不是说感染就必定得癌。胃癌的发生是长期慢性炎症-萎缩性胃炎-肠化生-异型增生-胃癌的逐步演变过程。

  感染幽门螺杆菌后如果不治疗,可能会沿着这条路径发展。所以,越早发现、越早根除,就能在源头上打断“癌变链条”。

  总结

  很多人习惯忍胃痛、忍反酸、忍烧心,但这种“隐忍”,往往错失了早期干预的最佳时机。幽门螺杆菌的危害,虽然看不见,但却真实存在。反复发作的胃部不适,不妨主动检查一次幽门螺杆菌。如果感染了,也无需恐慌,正规治疗、多人联合、注意生活习惯,就能“请走”这个胃里的“不速之客”。关注胃健康,从了解幽门螺杆菌开始。你体内的“微生物战役”,从现在就可以赢!

  (姓名:丁阳琛;医院:信阳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科室:消化血液内科;职称:主治医师)

编辑:张茜
中原经济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 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原经济网—河南经济报、中原经济网的稿件,版权均属于河南经济报社,未经河南经济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原经济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Copyright © 1987-2025 河南经济报社 河南经济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原第一权威经济门户
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报社办公室电话:0371-53306911
报纸广告热线:0371-53306913 53306918 报纸发行热线:0371-53306915
《河南经济报》国内统一刊号:CN41-0066   邮发代号:35-92
豫ICP备2023003560号
  技术支持: 河南经济报社网络部  法律顾问:北京市盈科(郑州)律师事务所 何拥军 谷亚娟 白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