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查看证书】
在许多人的印象中,关节疼痛只是小毛病,休息几天、贴点膏药就能缓解。然而,现实却并非如此简单。无论是老年人常见的骨性关节炎,还是年轻人因运动损伤、关节扭伤、风湿类疾病等引发的关节疼痛,若处理不当,不仅影响生活质量,甚至可能导致关节畸形、功能丧失。科学的护理手段,是帮助疼痛缓解、恢复功能的重要保障。
一、你了解自己的关节痛吗?
关节疼痛的原因复杂,常见的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骨性关节炎:关节软骨退化引起的疼痛,常见于膝关节、髋关节、手指等。
类风湿关节炎:一种免疫系统异常所致的慢性炎症,常伴有红肿、晨僵。
痛风性关节炎:血尿酸升高导致尿酸结晶沉积于关节,常发于大脚趾等部位。
运动损伤或劳损:年轻人跑跳、打球、长时间重复动作后出现的疼痛。
滑囊炎、肌腱炎:周围软组织炎症也会引起局部疼痛不适。
了解疼痛的来源,是采取正确护理措施的第一步。
二、休息≠不动,科学活动更重要
许多人一旦关节疼痛就“躺平”,生怕活动加重病情。其实,长时间不动反而容易导致关节僵硬、肌肉萎缩、血液循环不畅等问题,加重疼痛感。因此,休息与适当活动相结合才是正确的方式:
急性期要保护:如刚扭伤、肿胀明显,应短期限制活动,使用冰敷、弹性绷带包扎、抬高患肢等方法减轻炎症。
慢性期要适度活动:鼓励做轻缓的关节活动,如膝关节屈伸运动、手指张握练习、肩部画圈等,逐步恢复关节灵活度。
水中锻炼更友好:温水中的浮力可以减轻关节负担,如条件允许,可选择游泳或水中步行等低冲击运动。
三、冷敷热敷有讲究,不可乱用
冷敷和热敷是常见的护理手段,但使用不当,可能适得其反。
冷敷适合急性期:受伤初期24~72小时内,如关节肿胀、红热明显,冷敷可以收缩血管,减轻炎症。使用时应将冰袋用毛巾包裹,避免冻伤皮肤,每次15~20分钟。
热敷适合慢性期:慢性疼痛或僵硬感明显时,热敷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放松肌肉、缓解疼痛。可使用热水袋、热毛巾或电热宝,但需注意温度适宜,避免烫伤。
关键在于辨清病程阶段,对症使用,切忌“热敷万能”或“冰敷止痛”思维。
四、合理用药护理,按需不滥用
在家庭护理中,不少人会自行购买止痛药膏、口服消炎药、甚至外用贴膏。然而,滥用药物可能掩盖症状、延误病情,甚至引起皮肤过敏、胃肠反应等问题。
在护理过程中,可注意以下几点:
遵循说明书使用药物,不长期连续使用;
外用药膏应避免大面积涂抹,使用前局部清洁干燥;
贴膏类产品应定期更换,避免皮肤瘙痒、潮湿引起过敏;
如出现皮疹、胃痛、头晕等不良反应,应及时停药处理。
合理用药,是护理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五、饮食护理:从“吃”里缓解疼痛
膝盖响、手指僵,很多时候是体内慢性炎症或营养失衡的表现。饮食调理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关节负担。
抗炎食物要多吃:富含Omega-3脂肪酸的深海鱼类(如三文鱼、沙丁鱼)、亚麻籽、核桃、橄榄油等,有助于抗炎;
多摄入优质蛋白:如豆腐、鸡蛋、低脂奶类,有助于肌肉修复;
适当补钙补维生素D:防止骨质疏松,增强关节稳定性;
忌口很重要:减少高嘌呤(如动物内脏、海鲜)、高脂肪、高盐的食物摄入,避免加重炎症或引发痛风发作。
此外,控制体重也是缓解关节负担的有效方式。特别是膝关节,每增加1公斤体重,其负担就会增加约3公斤。
六、生活护理:细节决定成效
除了局部护理,日常生活中的细节管理同样重要:
合理使用支具或护具:在功能训练或活动中使用护膝、护腕等辅助物品,可减轻关节负荷;
避免负重久站久蹲:如刷锅洗衣、久蹲扫地等动作要适度安排,必要时使用小凳子;
保持良好姿势:如站立或行走时保持脊柱挺直,不翘腿,减少关节应力;
居家环境适当改造:为防摔倒,可使用防滑垫、安装扶手、增加照明等,提高安全性。
规范的生活护理能有效防止关节损伤加重或意外发生。
七、心理护理不可忽视
长期疼痛会带来焦虑、抑郁、易怒等情绪反应,进而影响睡眠与康复进程。因此,情绪疏导和心理调适在关节疼痛护理中也极为重要:
鼓励积极面对,避免消极情绪积压;
可通过听音乐、做冥想、读书等方式缓解紧张情绪;
适当与他人沟通,分享康复进程与心得。
心身同护,方能真正康复。
结语
关节疼痛并不可怕,关键在于是否用科学的方式去护理与调理。不要硬扛、不要拖延,更不要依赖错误的“土方法”。通过合理的休息、适度的锻炼、规范的冷热敷、科学饮食与生活护理,许多关节问题都可以有效缓解甚至逆转。从现在开始,让每一个动作更轻松,让每一步走得更稳健。关节健康,从用心护理开始!
(姓名:韩鹏鹏;医院:河南省中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科室:骨关节病科;职称:主管护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