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查看证书】
你是不是也有这样的经历:一觉醒来脖子发僵,稍一转头就“咔咔响”;伏案工作久了,肩颈像被铁钳夹住一样酸胀疼痛;甚至出现手麻、头晕、眼花、耳鸣……小心!这些症状很可能都是颈椎病在作祟!
如今,颈椎病早已不是“老年人专属”。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因为低头玩手机、久坐办公、缺乏锻炼等生活方式问题,正早早步入“颈椎亚健康”甚至“颈椎病”行列。而很多人症状刚缓解就掉以轻心,结果病情反复,甚至加重,影响工作和生活。
其实,颈椎病的反复发作,与一些我们习以为常的坏习惯息息相关。要想真正远离颈椎病,这些习惯,你必须改!
一、什么是颈椎病?
颈椎病,是由于颈椎的退行性改变(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韧带肥厚等)引起的一系列神经、血管、肌肉压迫症状的统称。常见于长期低头族、久坐族、驾驶员、教师等。
颈椎病并不是一种单一病症,而是一个综合征,按受累部位不同,主要分为:
神经根性颈椎病:表现为手臂放射痛、麻木、无力;
脊髓型颈椎病:出现四肢无力、走路不稳、大小便障碍等,严重者可致瘫痪;
椎动脉性颈椎病:头晕、眼花、耳鸣、恶心;
交感神经性颈椎病:头痛、失眠、心悸、易怒等。
二、反复发作的“罪魁祸首”:这些习惯你中招了吗?
1. 低头刷手机太久
手机不离手,头一低就是半小时甚至几个小时。殊不知,每低头15度,颈椎承受的压力就会增加约12公斤,长期下来,颈椎简直“苦不堪言”!
改掉建议:
将手机抬高到眼平高度;设置定时提醒,30分钟低头就休息。
2. 久坐不动、坐姿不良
长时间坐在电脑前,背驼着,脖子前伸,这种“乌龟脖”姿势最伤颈椎!椎间盘受压、肌肉紧张、血流不畅,容易造成颈部疲劳和退变。
改掉建议:
每隔40~60分钟起身活动;
坐姿端正,腰背挺直,电脑屏幕上缘应与眼平齐;
使用符合人体工学的椅子。
3. 趴桌午睡、沙发睡觉
趴在桌上睡觉或窝在沙发打盹,头部无支撑,颈部长时间扭曲,容易造成落枕,甚至引发椎间盘突出。
改掉建议:
午休最好平躺休息,使用U形枕支撑颈部;
睡觉选择高度适中、软硬适度的枕头,保证颈部自然弯曲。
4. “脖子响一响,舒服像仙人”
很多人喜欢转脖子、扭一扭听“咔咔”响,但这种行为其实会加重关节磨损,甚至伤到神经和血管。
改掉建议:
别随意扭脖子;
若感到脖子僵硬,应通过热敷、按摩、轻柔拉伸缓解,而不是暴力旋转。
5. 缺乏运动,肌肉无力
长期缺乏颈部肌肉锻炼,会使颈椎周围“支撑结构”变弱,稍一用力就容易受伤,久而久之退化加剧。
改掉建议:
每天坚持颈肩热身操,如“米字操”“拉伸操”;
适量进行游泳、瑜伽、太极等增强肌肉柔韧性的运动。
三、如果已经患有颈椎病,该怎么办?
1. 保守治疗为主
大多数轻中度颈椎病无需手术,靠以下方法就能有效缓解:
理疗:热敷、电疗、牵引、针灸;
药物:非甾体类抗炎药(如布洛芬)、营养神经药(如甲钴胺);
物理训练:颈椎牵引、颈肩肌锻炼等。
注意生活细节
工作时保持颈肩放松;
夜间睡觉避免高枕;
驾车不超过2小时一次,适时停车活动。
何时需要就医? 手麻、手无力逐渐加重;
走路不稳、踩棉花感;
头晕、视物旋转、恶心严重。
这可能是脊髓型颈椎病或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表现,应及时前往医院做影像学检查(如MRI)及神经评估。
四、日常颈椎保健3件宝
1. U形护颈枕
外出或午休时使用,有效支撑颈部,防止落枕。
2. 颈椎热敷袋
每天热敷10~15分钟,缓解肌肉紧张,促进血液循环。
3. 颈椎操(建议早晚各一次)
点头:低头至最大,再抬头仰望;
摇头:左顾右盼,保持缓慢;
画圈:缓慢顺/逆时针转圈,范围不宜过大;
“米字操”:头部模拟写“米”字,锻炼灵活性。
记得每项动作缓慢进行、不带疼痛,循序渐进。
结语
颈椎病虽然听起来不致命,但它像一条“隐形锁链”,一旦反复发作,不仅影响生活质量,严重者还可能导致瘫痪或脑供血不足。颈椎健康,养在“微习惯”中。别让不良姿势和懒散生活方式,拖垮你整条脊柱的健康。保护颈椎,从今天改掉坏习惯开始!
(姓名:张书生;医院:济源市肿瘤医院;科室:骨科;职称:副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