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查看证书】
提起“癌症”,人们首先想到的往往是肺癌、肝癌或胃癌,然而有一种泌尿系统肿瘤常被忽视——那就是膀胱癌。尽管它的知名度不高,但在泌尿系统恶性肿瘤中却名列前茅。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吸烟者,是膀胱癌的“重点人群”。
那么,膀胱癌到底是怎么发生的?哪些人是高危人群?又该如何发现和预防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这个“隐蔽但致命”的健康杀手。
一、什么是膀胱癌?
膀胱癌是发生在膀胱黏膜上的恶性肿瘤,多数起源于膀胱的尿路上皮组织。膀胱是储存尿液的“容器”,其内壁直接与尿液接触,因此当体内代谢物有毒或有害时,膀胱也首当其冲地受到影响。
膀胱癌分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和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IBC)两类,前者病情较轻,复发率高但转移率低;后者则病情严重,易扩散转移,预后较差。
二、吸烟者为何最该警惕?
膀胱癌与吸烟的关系非常密切,研究表明,约一半的膀胱癌患者有长期吸烟史,吸烟者患膀胱癌的风险是非吸烟者的3到4倍!
这是为什么?
吸烟中的致癌物经肾排泄,集中作用于膀胱
香烟中含有数百种有害化学物质,其中不少是明确的致癌物,比如芳香胺类化合物、亚硝胺、多环芳烃等。这些物质吸入体内后,一部分随血液循环至肝脏、肾脏,被代谢并通过尿液排出,而膀胱作为“蓄尿池”,这些致癌物会长时间接触膀胱黏膜,从而诱发癌变。
不仅是主动吸烟,长期接触二手烟的人群同样面临风险。此外,吸烟者在治疗膀胱癌后的复发率也更高,且预后较差。
三、除了吸烟,这些人群也要特别警惕
除了吸烟者,以下人群也是膀胱癌的高发群体:
1. 长期接触化工毒物的人群
如染料、橡胶、皮革、印染、造纸、金属加工等行业的从业者,这些职业中会接触到苯胺、芳香胺等致癌化学品,长期暴露可诱发膀胱癌。
2. 有长期膀胱炎或泌尿感染史者
慢性膀胱炎、长期导尿、膀胱结石等慢性刺激因素会导致膀胱上皮反复损伤、修复,增加癌变可能。
3. 年龄大于55岁,男性
膀胱癌的发病率随着年龄增长而上升,男性患病率约为女性的3-4倍。
4. 长期饮水少、憋尿习惯严重
尿液浓缩、有害物质蓄积时间变长,膀胱壁受到刺激,增加患癌风险。
5. 曾经接受过盆腔放疗或使用某些化疗药物
比如环磷酰胺等药物也与膀胱癌风险增加有关。
四、膀胱癌的早期症状:小症状,大问题
膀胱癌最常见的早期症状是无痛性血尿——即尿液中带血,但不伴有尿痛、尿频等不适,极易被忽视。
其他可能的症状还包括:
尿频、尿急、尿痛
尿流变细、排尿困难
下腹隐痛或胀痛
排尿中断、尿不尽感
由于早期症状与尿路感染、结石类似,很多患者误以为是“小毛病”,等到确诊时往往已进入进展期。
五、如何早期发现膀胱癌?
1. 尿常规检查
发现不明原因的血尿(尤其是镜下血尿)应引起重视,及时复查和进一步检查。
2. 尿液脱落细胞学检查
可检测尿中是否存在恶性细胞,是非侵入性筛查手段。
3. 膀胱超声或CT扫描
能评估膀胱壁有无异常或占位性病变。
4. 膀胱镜检查
目前确诊膀胱癌的“金标准”,可直接观察膀胱内部情况,并取病灶组织活检。
建议:凡是出现不明原因血尿、排尿异常的中老年人,尤其是吸烟人群,务必及时就医检查。
六、膀胱癌如何治疗?
膀胱癌的治疗方式取决于分期、病理类型、患者全身状况等因素,主要包括:
1. 手术治疗
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URBT):适用于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术后需配合膀胱灌注化疗防止复发;
膀胱全切术:用于肌层浸润型或复发多次的患者,可配合回肠代膀胱等重建手术。
2. 化疗与免疫治疗
部分患者需术后化疗或采用BCG疫苗膀胱灌注治疗。
3. 靶向治疗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适用于晚期或无法手术的患者,近年来已逐渐应用于临床。
七、膀胱癌能预防吗?
虽然膀胱癌无法完全避免,但以下几种做法能显著降低发病风险:
戒烟是最有效的预防手段!
多饮水,促进尿液稀释与排出;
避免职业性接触化学致癌物;
规律排尿,避免长期憋尿;
保持泌尿系统清洁,预防慢性感染;
年过50或有高危因素者建议每年体检,关注尿检结果。
结语
膀胱癌虽不如肺癌、肝癌那样高调,但其危害同样不可小觑。尤其是吸烟者,不仅肺在“喊救命”,你的膀胱也正在默默承受伤害。远离香烟、健康饮水、规律生活,从今天做起,才是对自己最基本的健康保障。
(姓名:陈岳;医院: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科室:泌尿外科六病区;职称:主管护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