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导航
热点:
当前位置:首页 > 地市 > 信阳 > 正文
信阳市浉河区:“串”出文化味 非遗微课堂
时间:2025-07-16 10:40:58    来源:    

  河南经济报记者 毛云生 通讯员 魏震 周青林

  “冰糖葫芦的历史可追溯到南宋,到了明清时期就非常兴盛了……” 7月15日,在信阳市浉河区湖东街道京深社区活动室,大学生志愿者化身“文化讲解员”,为孩子们讲述起这道传统小吃背后的故事。当听到自己最爱的零食拥有如此悠久的历史时,9岁的朱思雨忍不住睁大了眼睛:“原来糖葫芦这么有来头!”

1752629688220.jpg

  据悉,为丰富青少年暑期生活,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湖东街道办事处京深社区联合信阳市审计局精心策划了一堂别开生面的“非遗微课堂”——糖葫芦制作体验活动。

1752629649027.jpg

  活动现场,志愿者们将糖葫芦制作工艺细致分解为“选果、穿串、熬糖、裹衣”四个步骤,并逐一讲解示范。在志愿者的指导下,孩子们兴致勃勃地动手尝试。9岁的秦浚铭认真地挑选圣女果穿在竹签上,他的妈妈在一旁轻声提醒技巧。不少家长主动“退后一步”,鼓励孩子独立完成操作。“暑假期间孩子不仅是作业和补习班,也是动手实践、丰富阅历、感受文化魅力的宝贵时光。”家长张女士表示,这样的活动既有趣又有意义。

1752629711344.jpg

  “糖浆要熬到能拉出细丝才算到位。”伴随着志愿者的现场示范和讲解,孩子们纷纷上手体验关键步骤——裹糖衣。当晶莹透亮、形似琥珀的糖浆完美包裹住水果串时,现场响起一片赞叹声。“自己做的比买的还好吃!”刚咬下亲手制作的糖葫芦,秦浚铭便兴奋地与伙伴分享,“社区再有这样的活动,我肯定还要报名!”

  活动接近尾声,家长们纷纷用手机记录下了孩子们的“非遗首作”。带着孙子来参加活动的社区居民王大爷感慨良多:“孩子们多幸福啊,让非遗‘活’起来,就得从娃娃们抓起!”

  下一步,浉河区将坚持以群众文化需求为导向,常态化推进传统文化项目进社区、进校园。通过将非遗传承巧妙融入各项便民服务之中,既有力充实辖区青少年假期生活,又在文化活态传承与文明实践的深度融合中探索新路径,使社区文化在服务为民中持续焕发新的活力。

编辑:薛艳真
中原经济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 本网原创稿件版权均属于河南经济报社,未经河南经济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 2. 非本网原创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Copyright © 1987-2025 河南经济报社 河南经济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原第一权威经济门户
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报社办公室电话:0371-53306911
报纸广告热线:0371-53306913 53306918 报纸发行热线:0371-53306915
《河南经济报》国内统一刊号:CN41-0066   邮发代号:35-92
豫ICP备2023003560号
  技术支持: 河南经济报社网络部  法律顾问:北京市盈科(郑州)律师事务所 何拥军 谷亚娟 白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