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导航
热点: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工作室 > 金融 > 正文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南乐监管支局:发布《关于防范虚假宣传诱导网络贷款的风险提示》
时间:2025-07-16 11:27:52    来源:    

  河南经济报记者 郑浩 通讯员 张宇莎

  近期,一些不法机构或平台利用各种虚假宣传手段对网络贷款进行层层包装,不仅给消费者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还可能使其陷入法律纠纷。为此,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南乐监管支局于7月11日发布《关于防范虚假宣传诱导网络贷款的风险提示》,在金融消费者与风险之间建立一道安全网,携手辖区内金融机构,共同筑牢财产安全“防护墙”。

  拆解“陷阱”:揭示虚假宣传诱导网络贷款的常见“套路”。《风险提示函》讲明了混淆概念误导贷款、不实承诺诱导贷款、隐瞒贷款实际成本这三类主要的虚假宣传网络贷款套路。阐明不法分子利用金融产品创新和信息不对称,通过言语误导、夸大效果、隐瞒额外费用等行为对网络贷款等进行层层包装,使处于弱势地位的金融消费者难以识别各类风险和诈骗,群众稍有不慎便遭受经济损失。

  主动“防御”:提出虚假宣传诱导网络贷款风险防控措施。要做到宣传内容辨仔细。消费者需提高风险防范意识,警惕夸大其词或不切实际的虚假宣传,拒绝各类话术套路诱惑。机构资质需核实。在选择各类服务时,可以通过相关部门或行业协会官方网站,查询机构或平台业务资质,了解掌握其经营和服务范围,避免陷入不法机构或平台骗贷陷阱。合同条款看清晰。签订合同前,要仔细考虑合同实质;签订合同时,要认真阅读合同条款。个人信息要保密。在办理业务时,务必谨慎提供个人信息,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增强个人信息保护意识。

  协同“共治”:强化金融机构“前端宣传教育”义务。南乐监管支局将《风险提示函》下发给辖内各金融机构,要求其聚焦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线上+线下”相结合做好前端宣传教育工作,通过前端宣传教育,提升社会公众风险防范意识,合力守护他们的钱袋子和幸福生活。

编辑:晏语悦
中原经济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 本网原创稿件版权均属于河南经济报社,未经河南经济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 2. 非本网原创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Copyright © 1987-2025 河南经济报社 河南经济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原第一权威经济门户
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报社办公室电话:0371-53306911
报纸广告热线:0371-53306913 53306918 报纸发行热线:0371-53306915
《河南经济报》国内统一刊号:CN41-0066   邮发代号:35-92
豫ICP备2023003560号
  技术支持: 河南经济报社网络部  法律顾问:北京市盈科(郑州)律师事务所 何拥军 谷亚娟 白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