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平县人民法院:一位乡村法官的“时间轴”
提起乡村,人们总想起炊烟与田埂,那略显破旧的小楼静静地伫立在其中,小楼里堆满了厚厚的卷宗,那些在暑气中被反复咀嚼、掰开揉碎的人间烟火,沉淀为法官笔下墨色的重量。他们蹚过田埂,倾听着邻里间的“鸡毛蒜皮”,一次又一次调解着乡里间的矛盾纷争,用执念和信仰守护着公平正义。下面请跟随小编的脚步,一起走进专探法庭苑林林法官的乡村“时间轴”。
7:40-8:10走访时“求真务实”

“王医生,您什么时候有空,我们这有一个案件,想跟您了解一下当事人在你们医院住院期间的就诊情况。”苑林林一边翻看卷宗,一边跟原告的主治医师电话沟通当事人住院治疗情况。在得知王医生有时间面谈后,苑林林趁着上班前的时间,和法官助理一起前往该医院找王医生当面沟通。

近20分钟的面对面交流,使得苑林林对案件有了更充分地了解,看了看工作手册,上午还有两场庭审,告别之后,他又急匆匆地赶往法庭。
8:10-9:00赶路时“分秒必争”
从医院赶往专探法庭有近三十分钟的路程,赶路途中,苑林林抓紧这难得的“悠闲时光”,开始翻看卷宗、和庭审同事了解案件情况,并通过电话做当事人的调解工作,将碎片化时间利用到了极致,将公务用车变成了实实在在的移动办公车。

考虑到天气炎热,苑林林不忘及时联系法庭值班人员打开审判庭和办公室空调,并嘱咐工作人员及时安排当事人到室内避暑。对于上午的两个庭审,苑林林再次和同行的法官助理、书记员做好确认安排工作。
9:30-12:00庭审时“客观公正”


一起买卖合同纠纷案,原告向被告主张3万余元货款,标的虽小,但双方争议很大,被告庭前辩称其不是买受人,并表示不能到庭。审判人员前期已了解双方争议,提前安排了网上庭审,耐心指导被告当事人参加网上庭审,查明了案件事实,为案件的公正裁判打下了基础。


一起邻里之间的健康权纠纷案,在各部门和组织前期调解未果的情况下诉至法院,且对基本的致伤原因各执己见。为了有利于案件事实查明和认定,法庭特意邀请两名人民陪审员组成合议庭审理该案,其中一名系医务工作者。由于双方当事人年龄较大,对诉讼程序不了解,苑林林主持庭审时格外耐心和细致,引导双方对案件事实和证据充分发表了意见,顺利地完成了庭审。庭审后,合议庭进行了初步的合议,决定继续做当事人的调解工作。送走人民陪审员后,时间已近12点,但法庭上午的工作并未结束,苑林林转身向尚未离去的被告做调解工作。
通过让被告观看案件的视频资料,让被告更加了解案件情况,临走时,仍不忘交代被告,“你们再跟儿子商量一下,看和原告之间还有没有调解的余地”,尽最大努力寻找化解双方矛盾的可能。
12:00-14:10伏案时“奋笔疾书”

“庭长,你检查一下上午让我写的这个走访记录。”刚送走当事人又迎来了庭内的书记员,面对新人求知的目光,苑林林又开始充当师傅的角色。
夏季的中午较为安静,趁着当事人较少,正是分析案件和撰写文书的最佳时刻,噼里啪啦的键盘声记录着他撰写的一页又一页的裁判文书和认真工作的模样。
14:50-18:00沟通时“善解人意”


下午,临近上班时间,一位郑州赶来的律师打电话咨询多年前的案件执行情况,双方会面后对当时案件情况进行了充分的沟通,苑林林一边帮助律师分析案件执行环节面临的困境,一边探讨如何解决问题的思路,坦诚的沟通获得了该律师的肯定。送走律师以后,又迎来了专门到法庭咨询立案的孟某。苑林林耐心审查孟某的诉讼材料,指出材料的不足,告知其诉讼风险,并指导其对不规范的起诉状进行修改。在紧张有序地工作中时间过得飞快,不知不觉又到了下班时间。苑林林安排好法庭值班等收尾工作,提醒同事需要到法院机关办理的事务,结束了在法庭一天的工作。
18:00以后下班后“心有所念”

“今天系统又分了两个案件,材料在立案庭那里”,“xxx的送达顺利吗”,“明天记得提醒后天开庭的当事人按时到场,再试着做一下庭前调解工作”,在回去的路上,苑林林仍不时念叨着今天的复盘和明天的安排。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便是苑林林法官最寻常不过的一天。没有惊天动地的伟业,更没有聚光灯下的瞩目,有的只是法槌起落间的严谨,案牍劳形中的求索,以及当时只道是寻常的耐心丈量。正是这无数个平凡日夜里的坚守与担当,将抽象的法律条文化作解决纷争的钥匙,将公平正义的宏大叙事,细致地编织进街头巷尾、田间地头的寻常生活。他始终践行司法为民的理念,全身心地投入到每个案件之中,用心用情化解纠纷,传递着公平正义和司法温情。(冯占华 刘梦凡 朱可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