郏县:筑好人才“蓄水池” 激活县域发展“智力引擎”
时间:2025-07-28 09:46:26 来源:
河南经济报记者 吉娜 通讯员 张鸿雨
7月24日早上刚6点半,河南华邦电器炊具有限公司外贸事业部总经理汪龙就到岗了,他要尽快查看外贸订单,处理相关合同文书。
汪龙祖籍浙江金华,英语八级,国际外贸经验丰富,与郏县不少铸铁锅企业有多年合作关系,2020年郏县多部门联合将其“纳入旗下”。如今,5年过去了,在他的努力下,郏县铸铁锅外贸总量比之前翻了几番。“县委、县政府决策明智,汪经理勤快又有智慧,如今他们全家已把户口从浙江迁到了郏县,可谓人才与铁锅的双向奔赴。”华邦电器炊具有限公司总经理雷国平说。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近年来,郏县不断健全人才政策框架,着力在住房保障、子女教育、医疗服务、资金支持等关键领域补短板、强弱项,积极树立“关爱人才、重用人才、崇尚人才”的鲜明导向,持续优化政策供给,进一步创优人才发展的大生态和用人单位的小气候。
围绕人才招引关键环节,一年来,郏县积极利用河南招才引智创新发展大会,赴北京、西安、武汉、长春等地,深入高校开展巡回引才活动,24家企业提供岗位814个,接收简历近千份。郏县积极对接实施“科技副总”三年行动计划,促成3名博士与本地企业成功签约;借助“博士服务团”促成2名博士助力服务红牛产业、医疗事业发展。另外,郏县积极举办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金秋招聘月、退役军人专场招聘会等活动,携手320家用人单位提供岗位2.1万个,初步达成意向1.4万人,实现了引进一个人才、带来一个团队、创新一项技术、撬动一个产业、发展一域经济。
水积而鱼聚,木茂鸟自集。郏县围绕人才培育不断发力,设法营造良好人才发展环境。今年以来,通过实施“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职业技能培训37213人次,新增技能人才9096人。利用两名“鹰城大工匠”、6个劳模工作室作用,带动全县40家企业开展“师带徒”“匠带兵”活动。目前,全县由农民工成长为技能人才的工人有6000多名,促进企业申请国家专利360多项。
平台是人才施展才华的舞台。一年来,郏县围绕全市陶瓷产业振兴大势,紧扣工业高质量发展大局,大力推动产学研用资源深度对接,支持促成了平顶山市神前传奇唐钧瓷有限公司与平顶山学院河南中原古陶瓷研究重点实验室、郏县红牛研究院与中国农业大学、河南艾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河南质量工程职业学院、郏县经开区管委会与平顶山学院及尧山实验室等开展校企合作或共建“产教融合实践中心”,为产业发展培养更多科技创新和实践能力高素质人才。今年以来,专家、教授、博士等人才到郏县进行产学研对接120余人次。
“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深化人才强基攻坚行动,以‘人尽其才’的智慧用好精英,让更多‘千里马’竞相奔腾,为县域经济腾飞安上‘智力引擎’,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人才支撑。”郏县县委副书记、县长李红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