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导航
热点:
当前位置:首页 > 地市 > 洛阳 > 正文
嵩县柴胡种植“点燃”中药材产业新引擎
时间:2025-09-12 15:59:28    来源:    

  河南经济报记者 韩荣君 通讯员 赵明辰 王艺茜

  机器轰鸣,土地翻转。嵩县何村镇阴坡村的柴胡种植户们正弯腰在田间地头忙碌,伴随着小锄头的起落,一根根褐皮白须、药香浓郁的柴胡破土而出。

  “今年柴胡长势喜人,粗壮饱满,价钱也高!”阴坡村种植大户王高记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一捆捆新采的柴胡在田边整齐码放,浓郁的药香随风飘散,“镇里免费提供种子、教授种植技术、组织统一收购,我今年种了15亩,每亩能挣七八千呢!”

  嵩县地处伏牛山脉,依托独特的自然环境禀赋孕育了丰富的中药材资源,素有“天然药库”之美誉,富集中药材1310余种,进入市场的有364种,而嵩县柴胡,又名嵩胡,因其根粗气浓、富含有效成分“总皂甙”在业界享有“中国柴胡之王”的美誉。

  作为“嵩胡”的核心产区,何村镇围绕富民增收的目标,以柴胡种植为切入点,按照“龙头企业+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专业合作社+科研团队+农户”的模式,积极引导全镇群众参与柴胡产业的发展,目前,何村全镇柴胡面积达到5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83%。

  桥头村正是何村镇柴胡产业发展的典型代表。为了解决机械化作业的难题,提升土地利用率,桥头村实施1000亩的坡改梯项目,将原本零散的“陡坡地”被改造成连片平整的“水平田”。

  “我们村群众自发种柴胡已经有十多年了,以前是大家各管各的田,从前年开始推广标准化种植后,现在村集体是‘总指挥’,通过统一流转土地、引进优质品种、加强技术培训,标准化种植提高了柴胡产出效益。”嵩县何村镇桥头村党支部书记王红旗说,“去年流转1000亩地,亩均收益6900元,每亩地群众能多挣700块,今年标准化种植将达到1300亩。”

  从零散种植到万亩基地,从粗放管理到全产业链开发,何村镇的生动实践,折射出嵩县中药材产业的蓬勃发展。

  近年来,嵩县围绕生物医药“风口”产业,大力推进“中原药谷”建设,依托中原药谷科创园,开展种质培育,研发了“嵩刺1、2、3号”“嵩胡1号”“嵩参1号”等优质良种;建成了5个GAP种植千亩示范方,实施“布局片区化→设施现代化→管理数字化”农业现代化的全链条升级;与河南农大团队开展嵩县“六朵金花”中药材非药用部位利用,已有3项成果投产;开发药食同源类产品70多种;在田湖西山、城关叶岭建成了全省首个中药材农事服务中心;建成10万吨中药材冷链物流园,实现效益最大化;建成了中原药谷伏牛山中药材交易中心,成功创建省级中药材现代农业产业园。

  目前,全县已建成多个万亩药材基地,培育了数十个千亩以上连片种植基地,中药材种植面积超70.6万亩,打造了丹参、柴胡、皂刺、连翘、山茱萸、黄精“六朵金花”特色优势中药材品种,超过50%的农户参与中药材行业,产值突破70亿元,中药材产业已经成为强县富民的支柱产业。

  下一步,嵩县将以“以群众增收论英雄”为导向,深化“党建引领+科技筑基+生态增值”模式,推动中医药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链条化升级,打造“道地药材核心区—生物医药孵化基地—康养旅游高地”三位一体的“中原药谷·康养胜地”,为乡村振兴注入新质生产力。

编辑:薛艳真
中原经济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 本网原创稿件版权均属于河南经济报社,未经河南经济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 2. 非本网原创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Copyright © 1987-2025 河南经济报社 河南经济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原第一权威经济门户
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报社办公室电话:0371-53306911
报纸广告热线:0371-53306913 53306918 报纸发行热线:0371-53306915
《河南经济报》国内统一刊号:CN41-0066   邮发代号:35-92
豫ICP备2023003560号
  技术支持: 河南经济报社网络部  法律顾问:北京市盈科(郑州)律师事务所 何拥军 谷亚娟 白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