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北玉米品鉴会传捷报 新科811亩产1700斤 抗逆性拉满 种植户抢订热潮涌卫辉
时间:2025-09-15 09:08:22 来源:
河南经济报记者 郭俊娟 通讯员 李振华
“1700斤!比我种的老品种一亩多收200多斤,这新科811真是选对了!”9月10日,黄淮海夏玉米即将开镰之际,卫辉市孙杏村镇张武店村的2.6亩玉米示范田里,种植户和存胜举着测产单高声吆喝,围拢的参会代表纷纷拿出手机拍摄——这场由河南又一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主办的 “一粒芯·万吨粮·东亚大壮豫北品鉴会”,用实打实的产量数据点燃了豫北种粮人的热情。

田间实测:高密栽培亩产超1700斤,机械化收割“零障碍”
上午9时,濮阳、安阳、鹤壁等豫北多个县市的80余名经销商、农技人员、种粮大户,跟着技术员走进示范田。拨开紧凑的玉米株丛,红轴黄粒的果穗整齐排列,“株高265-280cm,穗位刚到腰,机器收割不费劲!”安阳丰农合作社负责人李建国蹲下身,量完穗长又数行数,“18厘米长,16行籽,这结实率没话说。”

现场测产环节更让人振奋:采用“增密度、改品种、改施肥、改灌溉”的 “一增三改”技术种植,新科811实现每亩5500株的高密度种植经农技专家现场测算,理论亩产达1700斤,较周边常规品种增产15%。“去年涝天我家玉米穗腐一半,今年种新科811,你看这籽粒多饱满!”和存胜掰开果穗,籽粒半马齿型,光泽透亮,“收下来直接卖饲料厂,人家都愿意给高价。”

河南省农科院玉米研究所专家现场点评:“豫北地区常遇花粒、青枯问题,新科811株型紧凑抗倒伏,果穗均匀耐病害,尤其是机械化收割时不掉籽、不折秆,完全适配当地种植模式。”

技术揭秘:2025年抗逆性“突出重围”,达国家一级饲料玉米标准
“去年多地玉米受多重因素影响,花粒、早衰、穗腐频发,但新科811的试验田没出一例问题!”在随后的技术交流会上,河南又一新种业技术员亮出检测报告:籽粒容重790.0g/L,粗蛋白含量9.3%,粗淀粉含量75.3%——这组数据直接达到国家一级饲料玉米标准。


“容重高意味着籽粒饱满,饲料厂收购价能比普通玉米每斤高两分钱,一亩地就能多赚30多块。”技术员的话让台下种粮大户频频点头。焦作种粮大户联盟负责人王军华算了笔账:“按亩产1700斤、一斤1.2元算,一亩能收2040 元,比老品种多赚300多,种100亩就多收3万元!”

市场热捧:“三百战略”落地,现场签约超5000 亩,经销商排队交定金
产销对接环节,河南又一新种业发布的2026年 “三百战略”让经销商们眼前一亮:以黄淮海为核心聚焦市场,建100块示范田、开100场核心品鉴会、锁定100位核心合作伙伴,目标推广100万亩新科811。

“我订3000亩!” 安阳丰农合作社的李建国率先举手,当场签下订单;焦作种粮大户联盟紧随其后,敲定2000亩种植意向。在签约区,濮阳经销商张利伟拿着订单表说:“今天亲眼看见产量和抗性,回去就能组织农户预订,这品种肯定好卖!”不少参会者直接在现场交了定金,工作人员忙着登记、开收据,场面热闹非凡。

除了新科811,品鉴会上展示的“东亚大壮”产品矩阵也吸睛无数:耐旱的惠农609、早熟的粒农302,让经销商们有了更多选择。“我们不只是卖种子,还提供‘品种+技术+服务’的全流程支持。”河南又一新种业负责人表示,2026年计划在黄淮海开展500场田间观摩会,让更多种植户受益。

行业标杆:“五步推广法”闭环赋能,助力河南玉米单产提升
“看表现、听技术、算效益、签协议、享服务——这次品鉴会的‘五步推广法’,给种业推广立了新标杆!”新科 811育种人周联东老师在总结时强调,下一步要建立 “企业+基地+农户”的长效示范机制,让好品种真正落地田间。

随着最后一份订单签下,这场卫辉品鉴会不仅让新科811在豫北地区打开市场,更给即将到来的玉米收割季注入信心。“今年就种新科 811,省心还高产!”离开时,和存胜的话道出了众多种植户的心声——一粒好种,正成为豫北农民增产增收的“定心丸”,也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贡献种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