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导航
热点: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工作室 > 金融 > 正文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郾城监管支局:重拳出击反诈宣传“接地气”
时间:2025-09-16 16:38:46    来源:    

  河南经济报记者 韩玲 通讯员 宋浩

  为进一步筑牢金融反诈“防火墙”,切实守护群众“钱袋子”,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郾城监管支局组织人员,深入辖内漯河郾城中原村镇银行网点,开展了一系列“接地气、冒热气、聚人气”的“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宣传活动,将金融知识送到百姓身边。

  高位推动,精准部署,让反诈宣传“有力度”

  该支局高度重视,精心策划,聚焦“一老一少”、农村居民等重点群体,围绕“冒充客服退款”“虚假网络贷款”“冒充公检法”等高频诈骗套路,开展针对性宣传。该支局要求辖内银行机构将反诈宣传融入日常服务流程,确保宣传活动不走形式、不走过场。

  贴近群众,创新形式,让反诈宣传“接地气”

  “方言土语”讲案例:工作人员用当地方言,以拉家常的方式,结合当下高发的诈骗类型,为群众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通过真实案例分析,让群众深刻认识到电信网络诈骗的隐蔽性和危害性,并传授了一系列实用的防范方法,如不轻易透露个人信息、不随意点击不明链接、不盲目相信高收益投资等。语言通俗易懂,警示效果显著。

  “身边课堂”开起来:在网点等候区、社区广场、乡村集市、学校等区域设立“微型反诈课堂”。展板内容丰富多样,图文并茂地展示了电信网络诈骗的危害,吸引了众多群众的驻足观看。宣传资料以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形象的漫画,展示常见诈骗手段,方便不同文化程度的群众理解。

  “科技赋能”防风险:通过摆放宣传展板、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向过往群众介绍电信网络诈骗的常见手段、典型案例等。工作人员现场指导群众下载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开启预警功能,为群众的财产安全增添一道“防护网”,教会大家如何利用科技手段自我保护。

  聚焦源头,强化管控,让反诈宣传“见时效”

  宣传不仅是“说”,更是“做”。该支局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对法人银行网点的账户开立、异常交易监测、客户身份识别等源头风控环节进行了现场督导。要求银行一线员工严格执行“开户有源头,转账问对象”的操作规范,对疑似遭遇诈骗的客户进行主动干预和劝阻,真正做到“宣传+管控”双管齐下,筑牢资金出口的最后一道防线。

  成效显著,民心所向,共筑反诈“防火墙”

  此次活动共发放宣传材料1000余份,现场解答群众咨询80余人,受到群众和广大金融消费者的一致好评。“以前总觉得诈骗离自己很远,听了你们的讲解才知道骗子手段这么多,这样的活动太有必要了!”一位刚听完讲解的大妈感慨道。

  此次“接地气”的宣传活动,提升了社会公众的金融安全意识和风险防范能力。下一步,郾城监管支局将继续坚持“预防为主、打防结合”,督促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持续开展多层次、广覆盖的反诈宣传活动,凝聚全社会合力,共同构建安全、稳定、和谐的金融环境。

编辑:晏语悦
中原经济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 本网原创稿件版权均属于河南经济报社,未经河南经济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 2. 非本网原创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Copyright © 1987-2025 河南经济报社 河南经济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原第一权威经济门户
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报社办公室电话:0371-53306911
报纸广告热线:0371-53306913 53306918 报纸发行热线:0371-53306915
《河南经济报》国内统一刊号:CN41-0066   邮发代号:35-92
豫ICP备2023003560号
  技术支持: 河南经济报社网络部  法律顾问:北京市盈科(郑州)律师事务所 何拥军 谷亚娟 白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