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导航
热点:
当前位置:首页 > 地市 > 南阳 > 正文
邓州市赵集镇:多元产业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时间:2025-09-17 09:32:18    来源:    

  河南经济报记者 张彤 通讯员 王琦

  从樱桃满枝的果园到瓜果飘香的大棚,从悠然产奶的牧场到悠扬婉转的笙管乐声,邓州市赵集镇以多元产业为笔,在乡村振兴的画卷上描绘着特色产业发展的生动实践。

  果木映田畴,特色种植结出 “致富果”。赵集镇立足地理优势,在穆王村探索樱桃产业发展新路径,村 “两委” 牵头成立种植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整合闲置土地,引进优质樱桃品种,并与市农科所建立合作,邀请专家开展修剪、嫁接、病虫害防治等技术培训,培育本土农业技术人才;坚持生态种植理念,推广绿色种植技术,打造标准化种植示范园,完善采摘配套设施,推出樱桃主题体验项目,推动农旅融合。西岭社区则聚焦果蔬大棚产业,社区党支部书记带头试种,引进优质瓜果品种,学习先进种植技术,还积极与农技专家对接,为种植户提供技术支持,通过多元销售渠道拓宽销路,带动群众抱团发展特色种植。

  牧歌伴农桑,现代畜牧激活 “增收源”。以阳恒牧业为引领,赵集镇推动畜牧产业向现代化、规模化转型。在政府支持下,阳恒牧业建成综合性标准化牛场,探索 “对牛弹琴” 的特色养殖模式,打造优质牛奶品牌;为提升产业效益,政府积极争取智慧牧场建设项目,引入先进养殖设备,降低人工成本,提高养殖效率;注重生态循环发展,通过第三方社会化服务组织,将畜禽粪污还田消纳,实现资源高效利用;推广 “龙头企业 + 农户”“养殖大户 + 合作社” 等模式,带动周边群众发展规模化养殖,提供就业岗位,帮助群众实现稳定增收。

  古韵焕新声,非遗文化点亮 “振兴路”。赵集镇深挖河南村梨园笙管乐文化资源,推动非遗传承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陆福阁文化研究会作为项目保护单位,联合镇文化服务中心推进申遗工作,成功将其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成立保护工作组,制定五年保护计划;在传承方面,既延续家族、师徒、社区等传统传承方式,又与院校合作培养专业人才,开设培训班、编写普及读本、建立研学基地,扩大非遗影响力;在此基础上,探索 “非遗 + 产业” 发展模式,利用网络平台进行数字化传播,尝试 “非遗 + 旅游”“非遗 + 直播” 等新业态,让非遗文化在带动群众增收、丰富乡村文化生活的同时,成为乡村振兴的特色名片。

编辑:薛艳真
中原经济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 本网原创稿件版权均属于河南经济报社,未经河南经济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 2. 非本网原创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Copyright © 1987-2025 河南经济报社 河南经济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原第一权威经济门户
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报社办公室电话:0371-53306911
报纸广告热线:0371-53306913 53306918 报纸发行热线:0371-53306915
《河南经济报》国内统一刊号:CN41-0066   邮发代号:35-92
豫ICP备2023003560号
  技术支持: 河南经济报社网络部  法律顾问:北京市盈科(郑州)律师事务所 何拥军 谷亚娟 白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