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导航
热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网评 > 正文
治理网络“李鬼”净化医疗科普
时间:2025-09-22 10:02:31    来源:经济日报    

  中央网信办秘书局等4部门日前联合发布《关于规范“自媒体”医疗科普行为的通知》,规范“自媒体”医疗科普信息发布传播行为,为防范虚假医疗科普信息误导公众、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提供了依据。此举赢得网友广泛赞誉,折射出人们对净化网络空间的深切期盼。

  短视频平台发展的一路向好,激活了以其为应用场景的数字经济的一池春水。各类视频内容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涌现,丰富网络空间精神世界的同时,却掺入了一丝杂音。一些账号假借“科普”“知识分享”“开导”之名,假冒白衣天使、农技专家、人生导师,借由网络空间的虚拟属性,编造人设、虚构背景、造谣传谣、制造恐慌,躲在屏幕后攫取不法利益。

  这些网络“李鬼”的泛滥,不仅可能对用户身体健康造成负面影响,直接侵害用户权益,也对构建风清气正、健康有序的网络生态构成威胁,更是妨碍数字经济行稳致远的绊脚石。数字经济的本质是信任经济,其健康运行高度依赖可靠的信息与坚实的信任。虚假信息如同腐蚀剂,侵蚀着线上交易与数字服务的信用根基,导致交易成本在人们的互相猜疑中显著提升。

  治理网络“李鬼”必须找准病根。一方面,网络空间的虚拟属性、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飞速发展加剧了信息不对称,增大了大众甄别信息真实性的难度。另一方面,流量导向的算法推荐机制,使一些具有较强情绪煽动性、猎奇性的内容大范围传播,而一些真实的科普等内容却往往传播不佳。

  社会各界需加强协同,有针对性地开展综合治理,压缩“李鬼”的生存空间,还网络空间以真实、清朗、可信的绿色环境,让数字技术更好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应进一步完善医疗“自媒体”账号资质认证工作,在资质核验的基础上,在账号主页显著位置强化认证信息展示,方便用户辨别信息来源。明确要求提供医疗科普内容的“自媒体”账号,对发布转发医疗科普信息的真实性、科学性负责。进一步完善用户协议,依法依约加强专业医疗科普行为管理,按照“复审存量、严管新增”原则,严禁无资质账号生产发布专业医疗科普内容。加强技术识别,对一些存在误导性的内容进行限流。此外,也可鼓励权威优质、科学专业的医疗科普信息生产传播,满足大众需求。 (雷雨田)

编辑:薛艳真
中原经济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 本网原创稿件版权均属于河南经济报社,未经河南经济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 2. 非本网原创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Copyright © 1987-2025 河南经济报社 河南经济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原第一权威经济门户
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报社办公室电话:0371-53306911
报纸广告热线:0371-53306913 53306918 报纸发行热线:0371-53306915
《河南经济报》国内统一刊号:CN41-0066   邮发代号:35-92
豫ICP备2023003560号
  技术支持: 河南经济报社网络部  法律顾问:北京市盈科(郑州)律师事务所 何拥军 谷亚娟 白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