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导航
热点:
当前位置:首页 > 地市 > 南阳 > 正文
邓州市赵集镇:多方携手铺就乡村振兴致富路
时间:2025-10-09 16:34:07    来源:    

  河南经济报记者 张彤 通讯员 王琦

  走进邓州市赵集镇,田间大棚里瓜果飘香,产业园中机器轰鸣,乡村道路上路灯明亮——这幅产业兴旺、村民富足的乡村振兴画卷,并非偶然绘就,而是返乡青年、政府部门、技术人才、协同机制与乡贤力量五方携手,共同铺就致富路的生动成果。

  返乡青年当“领头雁”,点燃产业星火。曾在外打拼的陈良川、黑先超,带着对家乡的眷恋与创业热情回到故土。他们瞄准市场需求,一头扎进产业发展中,有的深耕锂电池领域,打造出引领行业的龙头企业;有的专注艾草种植加工,让一片片艾草变成带动乡亲增收的“金叶子”。他们不仅自己闯出了一片天,更敞开大门吸纳村民就业,让家门口的岗位成为乡亲们的“定心丸”。

  政府服务做 “助推器”,激活发展动能。赵集镇政府深谙 “服务好企业就是服务好发展” 的道理,专门成立锂电产业发展服务办公室,从基础设施建设到政策扶持,从招商引资到解决生产难题,全程跟进、贴心服务。为让锂电池产业形成规模效应,政府积极推动“1+N”发展模式,让产业触角延伸到多个行政村,形成抱团发展的良好态势。面对移民社区的发展需求,政府又引导社区发展温室果蔬大棚,帮助曾经的“移民新村”蜕变成远近闻名的“瓜果名村”,让产业兴旺的种子在移民社区生根发芽。

  技术人才插“金翅膀”,助力产业腾飞。赵集镇积极搭建合作桥梁,与邓州市农业农村局携手,定期邀请农业专家走进田间地头,开展技术培训。专家们手把手教村民瓜果种植技巧,从大棚越冬管理到水肥科学施用,把实用技术送到村民手中。企业也积极行动,通过 “乡贤领航计划”,用乡情纽带吸引技术人才回流,让专业人才的智慧转化为产业升级的动力,让优质农产品、高品质产业产品源源不断走向市场。

  协同机制织“联心网”,共享致富成果。“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在赵集镇落地生根,以西岭果蔬专业合作社为例,党支部牵头引领,合作社搭建平台,农户积极参与,大家以土地入股,既能享受保底分红,又能通过务工增加收入,形成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共同体。锂电池产业则创新采用“技术输出 + 代加工”模式,盘活闲置厂房,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变身产业工人,实现了务农、顾家、赚钱“三不误”,让更多家庭共享产业发展红利。

  乡贤反哺传“暖力量”,传递振兴暖意。赵集镇校油泵产业的乡贤们,虽在外发展,却始终心系家乡。他们纷纷伸出援手,有的捐赠景观太阳能路灯,照亮乡村夜晚的路;有的捐资翻新村小学,为孩子们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着 “致富不忘家乡”的情怀,形成了产业反哺乡村的良性循环,为赵集镇的乡村振兴注入了温暖而持久的力量。

  如今的赵集镇,正凭借多方力量的同心同向、协同发力,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稳步前行,其探索出的 “产业强镇、就业富民” 路径,也为更多乡村实现振兴提供了宝贵经验。

编辑:薛艳真
中原经济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 本网原创稿件版权均属于河南经济报社,未经河南经济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 2. 非本网原创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Copyright © 1987-2025 河南经济报社 河南经济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原第一权威经济门户
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报社办公室电话:0371-53306911
报纸广告热线:0371-53306913 53306918 报纸发行热线:0371-53306915
《河南经济报》国内统一刊号:CN41-0066   邮发代号:35-92
豫ICP备2023003560号
  技术支持: 河南经济报社网络部  法律顾问:北京市盈科(郑州)律师事务所 何拥军 谷亚娟 白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