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滨:国机帮扶“种”出致富路 红薯全产业链激活乡村振兴
时间:2025-10-21 14:57:29 来源:
河南经济报记者 毛云生 通讯员 贾晗
10月16日,在淮滨县三空桥乡刘围村,10座白色的温室大棚在阳光下格外醒目——这里是国机集团帮扶建成的红薯育苗示范基地。大棚内,翠绿的红薯苗舒展着叶片,驻村第一书记张大鹏正蹲在苗床旁,指尖轻拨幼苗仔细查看长势。
“这‘西瓜红’品种抗病性强,胡萝卜素含量高,去年试种时亩产就比老品种产量要高得多,今年得把好育苗关,让乡亲们都能种上好苗。”张大鹏的话语里满是笃定。
刘围村曾是当地有名的集体经济薄弱村,村民多以零散种植传统作物为主,收益微薄。2024年初,国机集团精准施策,投入资金建成占地20余亩的红薯育苗示范基地,为村里的产业发展埋下“金种子”。
“一开始不少村民心里犯嘀咕,怕种新红薯卖不出去。”回忆起产业起步时的场景,张大鹏笑着说,“为了打消村民顾虑,国机集团和村 “两委” 一起琢磨出‘国机搭台、合作社唱戏、群众参与’的模式,先由合作社带头试种,集团派专家来指导,还调配旋耕机、收割机等机械化设备助力生产。当看到合作社试种的红薯亩产突破 4800斤、亩均收益翻了番时,村民们的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
张大鹏介绍,2024年,刘围村及周边群众的红薯种植规模达到 730亩,平均亩产从3500斤提升至4800斤,产量和收益实现“双增长”,越来越多村民的腰包鼓了起来。
产业要长远,销售是关键。看着地里的红薯喜获丰收,张大鹏又开始琢磨“怎么卖个好价钱”。2024年6月,国机集团CMEC数字乡村振兴电商培训走进淮滨,张大鹏第一时间动员村里的致富带头人报名,从直播话术、店铺运营到短视频剪辑,手把手带着大家系统学习电商技能。
如今,刘围村的电商直播间里总是人气爆棚,“家人们看过来,这是咱刘围村直供的红薯,蒸着吃软糯香甜,熬粥、烤着吃都好吃!” 镜头前,张大鹏带领村民熟练地展示着刚挖的新鲜红薯,身后货架上整齐码放着包装简约大气的红薯粉条。屏幕上,“下单”“再来两斤粉条”的弹幕滚动不停,下单提示音此起彼伏。
“不只是教技能,国机集团的‘西卖客’消费帮扶电商团队还帮咱们搭平台。”张大鹏介绍,在团队指导下,村里的红薯和粉条不仅走进了北京,还入驻了央企消费帮扶采购平台、国机西卖客平台,甚至和区域连锁超市签订了“农超对接”协议,销售渠道越走越宽。
更让村民们惊喜的是电商物流的“升级”。“以前寄快递,得自己用三轮车把货拉到乡里的快递公司,来回要跑20多里地。”负责村里电商发货的张师傅算起了“便利账,“现在好了,张书记多次找快递公司谈判,签了‘电商惠农协议’,快递公司主动派车来村里装货,省内运费降了39.5%,省外降了28.2%,既省时间又省钱!”
从“一颗好苗”到“一串好货”,如今的刘围村已形成“科学育苗—规模种植—机械化收获—储存—深加工—电商销售”的红薯全产业链。夕阳下,成栋的育苗大棚与热闹的电商直播间遥相呼应,勾勒出一幅乡村振兴的生动图景。
“下一步,我们计划扩大深加工规模,开发出更多红薯产品,把‘刘围红薯’打造成响当当的精品品牌,让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张大鹏望着田野,眼中满是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