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导航
热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网评 > 正文
人民热评:公共安全不能成为流量的“垫脚石”
时间:2025-09-11 09:50:24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9月7日,一则开封北站站台被一群追星族围堵得水泄不通的视频冲上热搜。工作人员声嘶力竭维持秩序却收效甚微,下车的乘客寸步难行,甚至有人被挤下站台。

舆论在高度关注此事可能危害公共安全的同时,也对一些明星“招摇过市”的现象展开了深入讨论:为什么此类事情多发在流量明星身上?究竟有没有人为这类闹剧“铺路搭桥”?如果有,是否涉嫌触犯法律?

粉丝之所以能精准聚集车站、机场、码头等地,核心原因在于明星艺人的行程信息被提前泄露出来了。这早已成为行业内公开的秘密:部分经纪公司为博取流量、抬高所谓“热度”,刻意泄露甚至主动散布艺人未公开行程,人为制造“私生围堵”场面。此类行为远超“炒作”范畴,实质是将公共空间视为“流量秀场”,拿公共安全当作“热度赌注”,其潜在危害不容小觑。

从法律层面审视,如果真的如此,那么经纪公司及相关责任人的行为涉嫌触碰法律红线。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四条明确规定,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第一千零三十二条亦指出,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若经纪公司故意泄露艺人行程,则可能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如果明星艺人的信息被工作人员倒卖的话,依据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情节严重的,最高可处七年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若经纪公司也参与信息泄露,则既是乱象的“始作俑者”,也是侵犯个人信息罪的“共犯”,须承担双重法律责任。此外,如果经纪公司作为事实上的活动组织者,在预见到聚集风险后仍未采取必要安全措施,最终导致伤亡事故的,也将难逃法网。

法律不可谓不严。但,为何一些明星“招摇过市”的乱象依然猖獗?一是,当前对其治理多停留在对粉丝个体的惩戒层面,难以触及问题核心。二是,在以往事件中,涉事公司常以“已引导粉丝理性追星”为由推卸责任,几乎从未承担实质性法律后果。这种“粉丝担责、公司获利”的畸形模式,助长了乱象的蔓延。

面对屡屡突破安全底线的乱象,仅靠道德谴责和对个别粉丝的零星惩戒远远不够。法律必须主动介入,精准出拳,剑指幕后推手,构建“全链条追责”体系。一方面,相关部门应建立专门调查机制,对机场、高铁站等公共场所发生的粉丝聚集事件,第一时间追溯行程信息泄露源头,彻查经纪公司是否存在故意炒作行为。一经查实,不仅要追究直接责任人的法律责任,更要对涉事公司从重处罚,彻底封死其侥幸心理。另一方面,应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明星、经纪公司在引导粉丝行为、保护艺人及公众权益方面的法定义务,形成“违法即出局”的强力震慑。例如:将“不得泄露艺人未公开行程”“不得诱导粉丝扰乱公共秩序”等内容纳入行业监管条例;对违规企业实施“一票否决”,暂停其演出、代言等商业活动资格;等等。

公共安全不能成为流量的“垫脚石”。斩断此类明星“招摇过市”的幕后推手,终止因“炒作而获利”的恶性循环,不仅是对每一位公民合法权益的切实保护,更是对法治社会底线的坚决捍卫。( 聂书江 )

编辑:薛艳真
中原经济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 本网原创稿件版权均属于河南经济报社,未经河南经济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 2. 非本网原创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Copyright © 1987-2025 河南经济报社 河南经济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原第一权威经济门户
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报社办公室电话:0371-53306911
报纸广告热线:0371-53306913 53306918 报纸发行热线:0371-53306915
《河南经济报》国内统一刊号:CN41-0066   邮发代号:35-92
豫ICP备2023003560号
  技术支持: 河南经济报社网络部  法律顾问:北京市盈科(郑州)律师事务所 何拥军 谷亚娟 白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