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导航
热点: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工作室 > 供销 > 正文
原阳论“稻”:共谋米业全产业链发展新篇
时间:2025-09-11 10:05:52    来源:    

河南经济报记者 郭新建 杨文明

  金秋九月,稻浪飘香。9月10日,在素有“中国第一米”之乡美誉的原阳县,由河南省农业服务集团与天津天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优质稻全产业链研讨会”成功召开。来自原阳县及周边地区的水稻种植合作社、家庭农场、大米加工企业等70余位行业代表共聚一堂,以种业创新为起点,以全产业链融合为路径,共商提质增效大计,共绘农业现代化新蓝图。

  本次研讨会以“科技兴农,良种先行”为宗旨,全面展示杂交粳稻“天隆优619”在河南原阳县的优良田间表现,深入推动良种良法配套技术集成,促进种业协同合作与全产业链升级,为水稻产业提质增效与乡村振兴探索有效路径。

良种良法:田间观摩见真章

  当天上午,与会代表们来到原武镇西合角村田间观摩点,实地考察“天隆优619”的田间表现。金黄色的稻穗随风摇曳,阵阵稻香扑鼻而来,呈现出一派丰收在望的喜人景象。

  原武家庭农场负责人申继峰站在田埂上,热情洋溢地向大家介绍:“这个品种抗病、抗逆、抗高温、好种植、全生育期具有清香味,不但吃起来口感很好,而且明显早熟于其他品种,新米赶在中秋节前上市,市场价值高,潜力巨大。”观摩人员纷纷点赞该品种在田间的优异表现,对其推广价值给予高度评价。

  品种是农业的“芯片”,是产业发展的源头。天津天隆科技股份公司代表殷世伟介绍,“天隆优619”是国家粳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华泽田博士育种团队历经10年时间选育的国标一级稻米品种,具有“好种、好看、好吃、好加工”四好特性,是产学研结合的典型成果。

产业协同:全链条布局谋发展

  在专题研讨环节,江苏天隆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安康从全国视野分析了大米产业现状。他详细比较了各水稻产区的气候条件和土壤养分特征,特别指出原阳县地处黄河滩区,得黄河水灌溉之利,土壤有机质丰富,昼夜温差大,是水稻种植的优质区域。

  针对消费市场现状,安康提出全产业链发展思路,并从育种、繁种、种植、加工、文旅等环节分享了天津天隆科技股份公司的实践经验。他倡议成立河南隆平黄河香大米产业联盟,实现资源共享,共同发展。

  原阳县大米协会会长孙清河则聚焦品牌建设,指出要加强原阳大米区域品牌宣传推广,“让好米卖出好价钱,通过品牌讲好故事,触达消费者”。这一观点得到与会加工企业代表的积极响应。

  原阳县金八素米业董事长肖艳红分享了原阳大米加工业发展现状,并对引进的“天隆优619”给予高度评价:“品质好、口感香糯甘甜,期待在原阳县大面积种植,让耕者谋利,让食者健康。”

科技赋能:农服支撑促升级

  种植技术的普及与升级,离不开农业社会化服务的精准支撑。在研讨会上,河南省农业服务集团社会化服务部推广经理宋良伟以“打通产业服务‘最后一公里’”为主题,分享了现代农业服务的新理念、新模式。

  宋良伟提出“协同共赢,共建农业新生态”的发展思路。他介绍,河南省农业服务集团作为省供销合作总社直属省级农业综合服务平台,始终肩负着服务三农、赋能产业、振兴乡村的重任。公司充分发挥资源整合优势和全程社会化服务能力,通过规模化、专业化的服务模式,为广大种植户提供全方位解决方案,实现降本增效。

  在服务实践方面,他指出,原阳县地处沿黄稻区,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当地政府对大米产业的高度重视,为水稻种植创造了良好环境。今年以来,农服集团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通过无人机飞防作业开展精准植保服务,有效防控病虫害;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提供实地技术指导;运用无人机航拍技术进行高精度地图测绘,科学分析作物长势,为农户提供精准的农事建议。

  目前,集团公司业务已覆盖全省5市9县,累计服务面积超过15万亩次。通过这些创新服务模式,农服集团正致力于构建政府、企业、农户、加工企业协同发展的可持续产业体系。

技术落地:专家支招促增收

  河南农服集团顾问、水稻专家杨永升分享了对“天隆优619”技术落地的实践心得与突破思路。他从该品种早熟、优质、抗病、抗高温、广适等特点方面介绍了引入理由,并对沿黄稻区示范点设置、栽培管理技术、病虫害防治等进行了详细讲解。

  杨永升希望通过种植示范,提高种植效益,推动“天隆优619”规模化种植和全产业化发展,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他的专业讲解为种植户们提供了实用技术指导,现场互动热烈。

共创未来:合作共赢绘新篇

  河南省农业服务集团副总经理胡军在会议总结中指出,这次研讨会从种子到收购端加工企业全产业链进行研讨,旨在形成一个多方共赢的产业闭环,共同推进水稻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贡献。

  本次研讨会搭建了产学研推多方协作平台,从“品种研发—种植技术—农服支撑—品牌打造—产业链协同”多个维度,全景式呈现了“优质稻全产业链协作”的发展逻辑与实践路径,为水稻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新思路、新模式。

  与会代表纷纷表示,通过此次研讨会,不仅看到了优质品种的潜力,更看到了全产业链协同发展的美好前景。各方将加强合作,共同推动“天隆优619”等优质品种在原阳及周边地区的推广种植,打造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体系,让更多消费者品尝到黄河水灌溉的优质大米,让种植户获得更好收益,为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编辑:郭新建
中原经济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 本网原创稿件版权均属于河南经济报社,未经河南经济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 2. 非本网原创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Copyright © 1987-2025 河南经济报社 河南经济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原第一权威经济门户
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报社办公室电话:0371-53306911
报纸广告热线:0371-53306913 53306918 报纸发行热线:0371-53306915
《河南经济报》国内统一刊号:CN41-0066   邮发代号:35-92
豫ICP备2023003560号
  技术支持: 河南经济报社网络部  法律顾问:北京市盈科(郑州)律师事务所 何拥军 谷亚娟 白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