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导航
热点:
当前位置:首页 > 民生关注 > 正文
未解之谜:诸窑之冠柴窑——一文说清它的前世今生 莫要盲目崇拜神化
时间:2025-09-18 15:31:58    来源:    

  据记载,柴窑是五代十国皇帝周世宗柴荣的御窑,创建于五代后周显德初年的河南郑州,因当时世宗姓柴,故从宋朝开始便叫柴窑。柴窑瓷器“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滋润细媚有细纹”,制作精美光彩绝伦,是历代诸多窑中最佳的,故有诸窑之冠的美誉。

  郑州市一田古陶瓷博物馆藏品

  清·唐秉钧著《文房肆考图说》记述:“柴窑,后周柴世宗所烧,以其姓柴,故名。后周都汴,出北地河南郑州,其地本宜陶也,宋政和官窑亦起汴。汝,亦属河南道所辖之州。”

  郑州市一田古陶瓷博物馆藏品

  清·张宗楠《带经堂诗话》附《读曝书亭集词注》:后周时请瓷器式,世宗批其状曰:“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明·董其昌《骨董十三说》中有:“世称柴、汝、官、哥、定五窑,此其著焉者。”

  郑州市一田古陶瓷博物馆藏品

  然而,时至今日柴窑已经消失很久了。即使得到了残器碎片,亦十足珍贵。有人说柴瓷片“宝莹射目,光可却矢。宝莹则有之,却矢未必然,盖难得而重言之也。”

  郑州市一田古陶瓷博物馆藏品

  在收藏业界内,我们现在讨论中国的瓷器,柴窑是不得不提的。明·曹昭撰《格古要论》卷下记述:“柴窑,出北地,世传柴世宗时烧者,故谓之柴窑。天青色,滋润细媚,有细纹,多足粗黄土,近世少见。”明代晩期以来,文人墨客对柴窑瓷器不断添油加醋,赋予其四大特点,即“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

  郑州市一田古陶瓷博物馆藏品

  20世纪80年代,陕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禚振西女士在主持发掘铜川市黄埔镇耀州窑遗址时,发现五代地层出土的天青釉瓷片标本非常符合古人对“柴窑”四大特点的描述。因此,禚女士在中国古陶瓷研究会、中国古外销陶瓷研究会于河南郑州召开的年会上以“汝窑、柴窑与耀州窑的几个问题”为题做了主题发言,提出耀州窑遗址出土的五代天青釉瓷很可能就是古人记述的“柴窑”青瓷。后来,该报告被整理成同名论文收录于《河南钧瓷汝瓷与三彩——中国古陶瓷研究会、中国古外销陶瓷研究会一九八五年郑州年会论文集》随后该论文又经补充修改,发表于1989年第6期《考古与文物》杂志上。

  郑州市一田古陶瓷博物馆藏品

  其实,在中国古陶瓷研究领域,“柴窑”一直是一个未解之谜,自古以来围绕“柴窑“所在地就有河南郑州、江西景徳镇、浙江慈溪、耀州窑等诸多说法,但这些说法,或地理位置不符,或没有实物验证。目前不管是从地理位置,还是瓷器特征看,诸多学说都没有十足的说服力。

  郑州市一田古陶瓷博物馆藏品

  那么如此稀少的柴窑有什么特点呢?

  首先柴窑的颜色难以具体地形容,有如天空正在下雨而雨云正要过去,露出青白这一时刻天空的颜色,且带点赭色等,又兼有绿不绿,黄不黄的,又似乎泛红与泛绿,有些呈现天青色为主色调,也包含虾青、豆青、豆绿等色,又有如古玉和斑驳的翡翠一般。一片一片的暗赭色,又有的大部分暗色的,没有青色的,总体看颜色偏暗,只能以“异”来形容其所带的颜色。釉色非常出众,很润泽,亮丽夺目,光可照人,推断其施有薄薄的玻璃釉。胎骨厚薄适中且坚硬,但不粗漏。釉面带细小的开片纹。口沿为紫铜色,底足露胎,偏土性,且显露黄土色,胎土白中带灰。表面满布肉眼可见的气泡,给人有“雨”的感觉。

  郑州市一田古陶瓷博物馆藏品

  如何断定一种瓷器,我们首先要了解瓷器的特征,纵观古籍记载,我们有理由确定曹昭的《格古要论》是研究和寻找柴窑瓷器的主要依据,《格古要论》柴窑条目的原文:“柴窑,出北地,世传柴世宗时烧者,故谓之柴窑。天青色滋润,细媚有细纹,多足粗黄土,近世少见”。

  郑州市一田古陶瓷博物馆藏品

  我们知道,柴窑的制瓷工艺承袭了晚唐时期的精华,在模压成型兼印花的工艺技术上有突破和发展,器型规范,用料考究,配方独特成为青瓷制造的楷模。柴窑胎釉极精,釉中加入玻璃、玛瑙、诸金石等贵重晶体颗粒,所以瓷釉滋润透澈、晶莹细媚,呈现出天青系列的天青五色就象雨过天晴云破处的自然景观,柴世宗御批“雨过天晴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柴瓷釉料配方独特,呈色机理和施釉方法能够充分体现出雨过天青的美妙效果。釉汁在烧窑时产生流动,冷却后在釉表形成了细密如画的釉纹,出窑后釉收缩产生釉裂(冰裂纹),这两种纹的叠加又形成了奇幻的光效果。

  郑州市一田古陶瓷博物馆藏品

  在施釉方法上采用了淋釉且施釉不到足的传统工艺,足部露胎,胎表面呈粗黄色由此可见,《格古要论》记载的柴瓷有四条必须要的基本特征,这四条必要的基本特征为:柴世宗时烧者,天青色滋润,细媚有细纹,多足粗黄土。

  郑州市一田古陶瓷博物馆藏品

  我们知道,柴世宗在位时间只有五年(954-959年),这一时期烧造的瓷器才是五代柴世宗时烧造的柴瓷,由于柴窑窑址没有发现,存世柴瓷无准确定论,各种说法都有道理,又都存在问题;曹昭说柴窑出北地,北地是指北方,还是指地名没有定论。

  郑州市一田古陶瓷博物馆藏品

  那么我们可以分析柴窑窑址存在如下几种可能:

  1、柴世宗新建窑厂创烧柴瓷,这种说法的可信度还是比较高的,建厂地址应该在河南,因为都城所在地河南不缺烧制瓷器原料。

  2、当时现有成熟的窑厂改为御用窑厂,专门生产宫廷用柴瓷,这种说法可信度也是十分高的。

  郑州市一田古陶瓷博物馆藏品

  3、还有一种情况,那就是柴瓷只能是贡御柴瓷了,宫廷用瓷由当时著名窑厂进贡或皇家定制,严格说这种贡瓷只能称柴瓷不能叫柴窑,在柴窑研究中这种情况的可信度比较低。

  郑州市一田古陶瓷博物馆藏品

  上述那种情况与历史相吻合,有待考古的发现。在目前窑址没有发现之前,我觉得认定柴瓷还是以古籍记载为主要依据,以陶瓷发展规律为基础条件来认定。

  郑州市一田古陶瓷博物馆藏品

  那这么说来,存世柴瓷一定要是五代柴窑烧造的柴瓷,工艺技术符合晚唐和五代时期的特征,在用料、器型、印花、雕塑等方面应有创新,釉的配方独特,能烧造出有细纹的瓷器。

  郑州市一田古陶瓷博物馆藏品

  其次是天青色滋润:柴窑釉色的呈色机理是晶体散射呈色,理论上柴窑的釉色可以是自然界存在的天然晶体的颜色和五代时可生产的玻璃的颜色。古人尚青,在各种釉色中,以天青为最,雨过天青是柴窑的典型代表色。

  郑州市一田古陶瓷博物馆藏品

  柴窑釉色之辩古来有之,今人更甚,曹《格》记为天青色,后有“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的进一步诠释,“雨过天青”成为柴窑的典型代表色。但对这一“典型代表色”的理解随着时间的变更有着不同的见解。从“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的结构和用词分析,是柴荣见到窑工呈送的瓷器样本后发出的感悟与批示。“处”字定格了釉色的自然参照物,“这般颜色”表明参照物不是纯的一种颜色,是“者般颜色”,否则柴世宗会说“者一颜色”。

  郑州市一田古陶瓷博物馆藏品

  什么样的釉色能使柴世宗发出如此感悟呢?就天空和云的关系不外乎三种现象:睛空万里、乌云密布、雨过天青云破处(天上飘着白云),既有云的白,又有天空的碧青,这就是柴荣看到的瓷器。也就是说,柴荣见到的瓷器是有云白和天青色组合的且有浓淡、深浅变化的天青釉色。

  郑州市一田古陶瓷博物馆藏品

  柴窑釉色的呈色机理,奠定了柴窑釉色多样的可能性,研究柴窑只注重釉的颜色不注重呈色机理会陷入色的迷茫。认定柴窑瓷釉要从机理和呈色两个方面入手,首先呈色机理必须是晶体呈色,其次确定基釉是否古代无色透明的青瓷釉,三是釉色有深浅、浓淡的色度变化。不管哪种釉色只要符合上述三条才可认定为疑似柴窑釉色。是不是柴釉还要看是否满足“细媚有细纹”的条件。所以,认定柴窑要同时满足“曹四点”,缺一不可。

  郑州市一田古陶瓷博物馆藏品

  再者是细媚有细纹:柴窑的细纹是由独特的配釉和烧成温度决定的,釉料在高温熔解的状态下,其成分之间作相对运动冷却后在釉表形成的流动纹路,这种纹路如连续荡漾的水波纹,浑然一体,流动天成。如果找到一件五代生产的古窑器,只要釉表布满如水波一样的流动釉纹,那么我们可以断定这件古窑器一定是五代柴窑器。

  郑州市一田古陶瓷博物馆藏品

  一直以来,柴窑的细纹没有引起研究者的注意,主要原因就是大多数人认为柴瓷的细纹就是古瓷中常见的开片,而忽略了柴窑自然细纹的研究。瓷器中除了雕刻绘画的人工纹以外,自然形成的纹不外乎几种:一是开片,古青瓷普遍现象,以哥窑为代表;二是窑变釉,唐朝就有生产,以宋钧窑为代表;三是流釉纹,流釉是古青瓷的特征,能让流釉流出美丽的线条和图案的唯有柴窑。

  郑州市一田古陶瓷博物馆藏品

  柴窑的釉纹是釉表因晶体流动形成的线条状细纹的图案,纹和釉浑然一体。因其细小又无色差,需要合适的光线和观察角度才能清楚地看到,古代没有放大镜,曹昭看到的是细纹,记述为“细媚有细纹”,清朝有人描述为如画的丝绢纹,这说明他们都见到过柴瓷。

  郑州市一田古陶瓷博物馆藏品

  最后是多足粗黄土:曹昭说柴瓷是“多足、粗黄、土”,“多足”是说施釉的方法,底釉的处理方式一般有三种,满釉的称“裹足”,刮去一圈釉的称“刮足”,施釉不到足的称“多足”,多足粗黄土中的“多足”就是这种施釉不到足底无釉的施釉方式,使底和近底部分无釉露胎。“粗黄”是指露胎处的表面现象,土指的是胎。“多足、粗黄、土”的含义是“足底露出胎的部分表面粗糙呈现黄颜色”,这句话有三层含义:一是生产工艺采用施釉不到足的施釉方式,施釉近足又不到足所以称多足,二是底足及露胎部分表面有干燥及烧窑过程中留下的胎裂纹或窑粘,表面显得粗糙,三是呈现黄颜色,这种黄色是黄土渗入胎体形成的黄色。所以曹昭用“多足、粗黄、土”五个字告诉我们柴瓷的底足及露胎处的特征和呈色,同时也告诉我们施釉的工艺方法。

  郑州市一田古陶瓷博物馆藏品

  上述四要是寻找和认定柴瓷的主要依据,同时也是柴瓷的主要特征,完全符合上述四要特征的瓷器可以认定为柴窑瓷器,部分符合不能认定为柴窑瓷器。

  郑州市一田古陶瓷博物馆藏品

  柴窑瓷器的诞生至今已经经历了一千多年的沧桑巨变,目前全世界所有经过专家分析研究判断或仪器鉴定出来的所谓柴窑瓷器只能是疑似,有待在今后考古发掘中验证。如若真有柴瓷,其身上必然留有历史的痕迹,如釉面老化腐蚀,甚至还可能有达官贵人、收藏家的记号等。

  郑州市一田古陶瓷博物馆藏品

  我认为,当我们在认定柴瓷时一定要尊重历史事实,反对崇拜神化,摒弃自私自利的心态,客观公正的对待,考古、学术研究可以百家争鸣,但科学认证必须真实可靠,同时,希望早日解开柴窑之谜。(河南省收藏家协会常务副会长、河南省古陶瓷研究所所长、河南省古玉珠玛瑙文化研究委员会会长,郑州市一田古陶瓷博物馆创始人 刘一田)​

编辑:冯雅楠
中原经济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 本网原创稿件版权均属于河南经济报社,未经河南经济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 2. 非本网原创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Copyright © 1987-2025 河南经济报社 河南经济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原第一权威经济门户
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报社办公室电话:0371-53306911
报纸广告热线:0371-53306913 53306918 报纸发行热线:0371-53306915
《河南经济报》国内统一刊号:CN41-0066   邮发代号:35-92
豫ICP备2023003560号
  技术支持: 河南经济报社网络部  法律顾问:北京市盈科(郑州)律师事务所 何拥军 谷亚娟 白杰